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师生发展结题报告(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的选择性、时代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兴趣会随着自身体验的变化而呈现动态变化的,而这种变化能否朝着持续良性的方向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才是课堂焕发永久生命力的源泉,才是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能动性的动力。模块教学也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学效果。模块教学能根据教师不同的专长来选择所开展选项进行教学,做到了扬长避短,能较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把课程理念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并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加强教学手段的革新,积极创编有效的教法学法。可见,体育模块教学是促进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的重要策略。

我们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实际情况,开展了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太极棍等模块教学。特别是健身操和太极棍模块教学,前者的教学录像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后者被省基教处评为优秀校本课程。

② 校园DV与电影创作策略研究

校园DV(DV用来指小型的数码摄像机)创作是指师生通过数码方式拍摄并记录的学校动态影像,营造校园人文气氛,繁荣校园文化。我校艺术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成各自的剧组团队,自编、自导、自摄、自剪,通过Dv演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对生活进行思考,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生活中的热点和亮点。并在此基础上,师生尝试自编、自导、自摄校园电影。作为反映我校校园文化与师生生活的视觉资料,我校DV大赛的获奖作品与校园电影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成为社会大众了解认知我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风景靓丽的窗口。

我校校园DV创作通过摄像与电视节目的播出,一方面给学生的活动搭建了一个表演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发和展示艺术天赋、数字技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平台,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并从中获得了进步的动力。学习和掌握DV策划制作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观察与记录身边的生活,将生命的体验与乐趣变为学习的目的与手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能动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与合作,有利于教师把DV策划制作技术整合到校园文化、历史学科、艺术学科、语言学科、地理学科、政治学科、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中,提高了教师适应21世纪需要的在线教学能力以及视频的制作和编辑、文件的上传和下载等专业素质的提升,还有利于教师提高数字媒体的素养以及决策意识和团队意识。总之,校园DV创作打开了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的又一扇窗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拍的校园电影《我叫张晓波》获得2008年全

36

国教育电视金奖。

5、师生论坛促进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

开展师生论坛活动,就是为师生创设一个自由表达思想,分享各自精神收获的平台,也同时创设了师生互动、潜移默化进行美育德育的丰富契机。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也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组织师生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论坛探讨,以求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经、新方案,其本身就是师生间的一种有意义的沟通,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体现了对学生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建构过程,是师生民主、平等、互动的信息交融的一种教育形式。

师生论坛的组织形式分成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进行。就班级而言,班主任与学生间的班级论坛的取代了传统的班会课说教,成为师生互动分享、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班级论坛的开展会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风貌和精神力量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推进师生个体精神生命的相互创造与主动发展。同时,班级论坛渗透和弥漫的文化气息,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班级论坛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师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论坛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才识来催发来班级文化的健康形成和持久发展。

就学校而言,我校教科室与政教处联手组织师生论坛,一个学期做2次,根据一定的话题邀请一批班主任和认真准备的学生来进行,针对某一问题开展探讨,让师生进行对话、交流乃至争论,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师生论坛”突出管理文化特色,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提高的平台。一方面老师发挥其知识丰富、阅历广泛、思想见解深、讲解能力强的特点,对学生可以起到帮助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思维感性、个性鲜明、视角独特、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等特点,及时对教师进行信息反馈和主动求变的刺激作用。这样的论坛师生双方共同探寻真理,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感受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激发、共同探索的教育方式。通过组织师生论坛,师生平等对话,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有效促进了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

6、保障机制放大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

学校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保障机制主要是指为提升师生自能发展的内驱力和保证师生自能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而建构起来的学校文化、管理策略和管理机制。在中学教育

37

中构建促进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的保障机制,有利于放大师生互动的正效应,促进各自潜能的自我开发和知情意行的协调运行,最终实现师生双方的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1)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体系是一所学校价值标准的具体表现,决定着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在教学质量调控和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教育评价也可以纳入管理文化的范畴,但又是在师生自能发展方面能够发挥更加直接影响的一个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目标是构建面向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体系。首先,教师评价要关注教师发展中的需要。教师评价要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因此,要改革传统教师评价制度,建立“教师自能发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对评价的目的、作用有正确的理解,把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生、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看成一个学习者和创造者,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不断充实、丰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效益和职业精神,实现教师自我能动的发展。其次,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发展性功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采用分层、分段因人施评策略,有利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交往中自强。

(2)重塑学校管理文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引发了诸多冲突和矛盾,其实质是一种新旧文化的冲突,因而,需要学校建设一种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新文化。同时,新课改在管理层面不断推进着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断提升着学校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催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自觉意识。因而,学校管理应遵循教育与管理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放大“文化”的力量,突出对内引领师生自能发展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品质,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特色和文化。

一是建设人本民主、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办学理念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和全面性;管理理念上,“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确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的地位,业务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生活上提供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的必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人本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价值体系——科学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全员工作绩效考评制等。

38

二是建设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教师的教学文化和组织文化建设,以形成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学校要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作为给教师的最大福利来实施,在原则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方式上侧重参与式培训和反思性教学,在内容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举,在层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学校应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发挥的新型教育教学制度,教师切实把教学活动当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课题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教学科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是一个与同事、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气氛。

三是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校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受教育者的“学习能”。从内容上来说,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学校应创设“科学民主、和谐合作、创造发展”的优良育人环境,坚持 “育人为本”,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的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五、研究意义价值 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① “中学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研究”反映了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个普通中学基本的价值取向的,是对基础教育的中学价值取向理论的丰富。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关系的主体,教师的内在观念具有指导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对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是基础性的。新时期教育要培育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健康成长、主动学习的人,需要从思想深处解放教师。因为这样的人,具备了一种“自我产生和自我再生”能力,有主动把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个体发展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自能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无论是观念的更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专业素养的提升还是知识领域的拓展,都有利于自己脱离匠师的窠臼,实现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化,是教师自能发展的体现,是自己生命长度的扩展。因此,这种新价值思想和实践,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促进作用,真正做到了中学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

39

② “中学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研究”是对 “教学相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教学相长”这样一个古老的的生命在现代元素激发时的当下实践新探索、新充实。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师发展什么?学生发展什么?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的和谐课堂如何建设?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这一课题的主要内容,无一不是 “教学相长”的时代反映,是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的自我消化与内化,是我校教育实践对现代教育的本质、师生关系等基本问题的个性诠释。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等。因此,现代教育应该是对话,是沟通,是合作,是交往,是教与学的统一。教育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同质互动,异质互激,和谐发展。

2、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课题研究侧重之一关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教师自能发展对学生自能发展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② 创新教育教学策略。本课题研究针对当下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影响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的因素入手,寻求寻找促进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的有效途径,创新师生自能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丰富素质教育的相关实践。

③ 提升学校教育品味。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凸显我校办学特色,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校园文明与和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学校的辐射效应,对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积极的影响,放大学校的办学效应。

六、研究成果

首先,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悄然变化

学生发展层面:学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在学习中,学生由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同时,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变得有个性,有主见,校园活动中也增加了许多活跃的身影,各项活动都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蓬勃开展,学生开始真正行使起学校主人的作用。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师生发展结题报告(8)在线全文阅读。

师生发展结题报告(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08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