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经费支出占生产15 总值比重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16 耗降低 单位生产总值水耗降17 低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18 用率 预期% 1.1 2 -- 性 约束% 20 -4.4 性 预期% 33 -7.7 性 预期% 73.5 75.0 -- 性 预期19 城市化率 % 49 55 -- 性 预期20 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 8.6 9 -- 性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21 盖率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22 盖率 约束% 84 94 -- 性 约束% 12.5 80 -- 性 约束23 总人口 万人 971.6 1031 -- 性 约束24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8 4.5 <5‰ 性 25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174.9 172.4 -0.29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26 处理率 约束% >90 -- 性 预期27 森林覆盖率 % 44 45 -- 性 预期28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28.35 35 -- 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29 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30 收入
专栏3“十一五”规划指标的设置和属性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指标设置体现了“五个突出”:按照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突出了人文的和社会的指标;按照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突出了城乡协调的指标;按照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突出了结构和效率的指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突出了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指标。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全市人民意愿的政府战略意图,其中的预期元 10065 15000 8.3 性 预期元 4006 5200 5.4 性 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市政府对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第二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加大工业调整、改造和创新力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工业四个基地。推进工业体系由门类齐全的保障供给型向发挥优势特色的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主体,配套产业和特色产业跟进发展的新格局。推进国防工业企业实现产业创新,形成军工产品和民用产品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推动工业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哈字头”、“龙字头”知名企业、知名产品品牌。
第六章 机械制造业基地
发挥产业技术基础雄厚、部分行业国内领先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
向,以骨干企业、重点产品为龙头,发展机电成套设备、汽车、飞机、基础功能部件等重点产品,加快形成区域配套体系,提高产业集群化程度和核心竞争力。
电站成套设备。强化水电、火电成套设备制造的技术领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积极发展核电机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开发辅机产品和输变电产品,整体提升大型电站设备成套和总承包能力。 汽车制造。做大做强小排量汽车和经济型汽车,开发高中档汽车,实现车型广谱化、系列化。形成微型、经济型、中级、中高级四个整车平台和与之配套的四个发动机系列,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型汽车,推动轻型车、客车行业发展。大力发展零部件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加快新车型开发。
飞机制造。坚持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强化与国内外飞机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合作,重点发展ERJ145型、ERJ160型支线飞机,以Y12为基础开发新机型,发展改装型轻型机,扩大通用飞机和系列直升机生产能力,寻求引进合作生产大飞机,发展航空发动机、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航空电子设备等配套行业,逐步形成多机种、系列化研发生产体系。 焊接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焊接自动化集成设备、新型焊接材料、焊接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大力开发焊接技术为主导工艺的零部件和产品,把哈尔滨建设成为集焊接工艺、技术、产品、培训和总承包等功能齐全的全国规模最大、科技实力最强的焊接城。
基础功能部件。重塑哈轴、哈量、一工等哈尔滨制造业知名品牌。注重数字化、柔性化、高精度的关键基础部件、功能部件的开发生产。加大直线电机等高科技功能部件的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专用机械。加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环保机械、重型机械等优势产品的研制开发。
第七章 食品工业基地
以绿色和特色为发展方向,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发展带动资源开发的食品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工业带动农业,大中小企业、上下游行业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乳制品加工。扩大奶牛饲养规模,推进奶牛品种改良,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扩大乳制品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多质态、多品种新产品,培育乳制品知名品牌,建设全国最具规模的农作区乳品产业集群。 粮食加工。扩大粮食精深加工规模,增加产品品种,以粮食组分提取和粮食化工为方向,拓展和延伸粮食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大豆蛋白、大豆保健品、玉米蛋白、改性淀粉、山梨醇、木糖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整合绿色优质大米资源,培育地域品牌,申报原产地证书,发展精细化、小包装加工,推动哈尔滨地域品牌大米进入超市,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引资办厂、订立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加强与主销区的合作。
肉制品加工。改良肉牛、生猪等肉用畜禽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