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发展原则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在发展部署、政策和措施上,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在更加注重和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加快发展的能力。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文化立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都市圈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
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第五章 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加速转变,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城市民生、城市文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三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更趋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
——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0年达到3225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0:49,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率提高到55%。县域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市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城乡间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健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12年教育,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0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万人,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0.4万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万人。城乡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031万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70万公顷以上。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重大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森林覆盖率达到45%,松花江污染综合整治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提高,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投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
专栏2“十一五”期间主要发展指标 “十一序指标 号 单位 计量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2005年价1 格) 亿元 1830.4 3225 12 性 预期2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16.4:35.3:48.3 11:40:49 -- 性 人均生产总值(20053 年价格)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39 1580 美元 2342 4000 11 性 20 预期预期预期属性 五”指标 性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5 入 亿元 98 131 9 性 预期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88.1 1400 12 性 预期7 海关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7.1 44 10 性 预期8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 亿美元 3.11 6.26 15 性 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9 重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10 业人数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11 动力 32:28:40 29:26:45 -- 性 -- 预期万人 50 性 -- 预期万人 30 性 预期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5 -- 性 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13 支出比重 约束% 23.4 25 -- 性 预期1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0.5 ≤104 -- 性 预期预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