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课前准备: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的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过程 二.初步成果展示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仅留作悬念,不必回答)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师:请同学们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自告奋勇,分段试读。
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 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四.拓展延伸提高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五.扩宽知识外延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与后面学习内容重复的,可留等后面解决)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二.初步成果展示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这一片美丽圣洁的土地,这一片满载希望的土地,这一片印第安人美好的家园,如果被转让出去,西雅图和他的同胞们是多么的眷恋和不舍呀!西雅图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谆谆告诫,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在文中画下来。再想一想,他重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告诫他们的?(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三.拓展延伸提高
1、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 (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四.扩宽知识外延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板书设计:
16、青 山 不 老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初步成果展示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拓展延伸提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扩宽知识外延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口 语 交 际 .习作 四 第一、二课时指导习作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应怎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 二、初步成果展示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利用漫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更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拓展延伸提高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扩宽知识外延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初步成果展示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朗读赏析,交并作修改。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三.拓展延伸提高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四.扩宽知识外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年级语文5 - 6单元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