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晚年诗返朴归真 第二节 陈师道的诗歌 一、学苏与学黄 二、寒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简练朴拙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 一、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 二、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 三、黄、陈周围的诗人群 四、江西诗派的形成 第四节 江西诗派的演变 一、靖康事变对诗坛的影响 二、吕本中的诗歌及其“活法”说 三、江西派诗人在南宋初的创作 第五节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一、爱国的主题 二、陈与义学社 三、曾几的活泼诗风 四、陈、曾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精读作品篇目:《双井茶送子瞻》、《寄黄几复》、《题落星寺》、《兵乱后自嬉杂诗》其一、《咏史》、《次韵公实雷雨》、《春晚郊居》、《伤春》、《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阅读作品篇目:《子瞻诗句妙一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跋子瞻和陶诗》、《登快阁》、《赣上食莲有感》、《送王郎》、《别三子》、《舟中》、《示三子》、《九日寄秦觏》、《寓居吴兴》、《牡丹》、《三衢道中》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掌握代表性词人词作的内容倾向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晏几道、周邦彦、秦观、贺铸词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
一、黄庭坚词雅俗并存兼学苏柳
二、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 第二节 晏几道
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幻梦的境界与语淡情深的风格 第三节 秦观
一、伤心人的伤心词
二、情韵兼胜
三、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第四节 贺铸 一、奇特的个性
二、英雄豪情与儿女柔情并存 三、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第五节 周邦彦
一、飘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伤感的格调 二、词作艺术的规范化
精读作品篇目:《盐角儿》(开时似雪)、《临江仙》(梦后楼台)、《满庭芳》(山抹微云)、《鹊桥仙》(纤云弄巧)、《鹧鸪天》(重过阊门)、《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
阅读作品篇目:《少年游》(离多最是)、《思远人》(红叶黄花)、《鹧鸪天》(彩袖殷勤)、《古捣练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阮郎归》(潇湘门外)、《踏莎行》(雾失楼台)、《西河·金陵怀古》《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南渡前后词坛概况、李清照的生平思想;掌握李清照等词人及其作品的内容倾向
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李清照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李清照
一、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
二、“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三、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真挚细腻的感情表露 第二节 朱敦儒 一、青年的放浪形骸 二、中年的漂泊忧愤 三、晚年的逍遥自在 第三节 张元干等词人 一、时代感和现实感的加强 二、英雄的苦闷
三、流落异乡的忧伤与怀旧情结 第四节 李纲、岳飞等词人
一、李纲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二、岳飞词
精读作品篇目:《凤凰台上忆吹箭》(香冷金猊)、《声声慢》(寻寻觅觅)、《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点绛唇》(寒食今年)、《满江红》(怒发冲冠)
阅读作品篇目:《一剪梅》(红藕香残)、《如梦令》二首(尝记昨夜)、《渔家傲》(天接云涛)、《永遇乐》(落日熔金)、《相见欢》(金陵城上)、《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喜迁莺·真宗幸澶渊》、《鹧鸪天·四都作》、《卜算子》(旅雁)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兴四大诗人的生平思想;掌握陆游等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一、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入蜀前后的变化
三、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四、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一、抗敌复国主题 二、隐逸情趣和爱情诗 三、平易晓畅中的恢弘雄放之气 四、七言诗的高度成就 第三节 陆游的影响
一、陆游对南宋后期诗坛的影响 二、陆游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二、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精读作品篇目:《示儿》、《楚城》、《关山月》、《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其四、《晓行望云山》、《小池》、《州桥》
阅读作品篇目:《五月十一日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二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游山西村》、《宿灵鹫禅寺》、《长歌行》、《剑门道中遇微雨》、《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宜春苑》、《蔺相如墓》、《四时田园杂兴》(十五、三十)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辛派词人概况;掌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辛弃疾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一、英雄的才情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二、“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三、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意象的转换 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三、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第四节 辛派词人 一、辛派先驱张孝祥 二、辛派中坚陆游
三、与辛词相似的陈亮;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
精读作品篇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过洞庭》、《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阅读作品篇目:《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丑奴儿》(少年不识)、《青玉案》(东风夜放)《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卜算子》(千古李将军) 、《诉衷情》(当年万里)、《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姜夔、吴文英的生平思想,宋末词坛概况;掌握姜夔、吴文英词作的内容倾向和
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姜夔、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姜夔
一、姜夔的生平及其耿介清高的个性 二、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三、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四、幽冷悲凉的词境和虚处传神的手法 五、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小序 第二节 吴文英
一、非仕非隐的人生,亦梦亦幻的境界 二、突变性的章法结构和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第三节 宋末其他词人 一、词风清丽的周密 二、工于咏物的王沂孙
三、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和别开生面的蒋捷 四、辛派后劲刘克庄、文天祥等人
精读作品篇目:《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扬州慢》(淮左名都)、《双双燕》(过春社了)、《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阅读作品篇目:《暗香》(旧时月色) 、《齐天乐》(三千年事)、《风入松》(听风听雨)、《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莺啼序》、《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眉妩·新月》、《解连环·孤雁》《虞美人·听雨》、《沁园春·梦孚若》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南宋散文和四六的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南宋政论文、笔记小品、理学家散文的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南宋的政论文和笔记小品 一、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 二、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 第二节 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 一、理学家的文论
二、从《宋文鉴》到《文章正宗》 三、朱熹、真德秀等人的散文 第三节 南宋的四六,
一、汪藻和南宋初期的四六 二、南宋后期的四六 精读作品篇目:《祭雷池神文》
阅读作品篇目:《戊午上高宗封事》、《皇太后告天下手书》、《除吏部郎官谢宰相启》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南宋后期和辽金诗歌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永嘉四灵、江湖诗人的总体特点;文天祥诗歌、元好问诗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一、永嘉四灵的诗风及四灵的渊源和影响 二、江湖诗派的形成和江湖诗派的作品 三、刘克庄和戴复古 第二节 宋末诗歌
一、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英雄与遗民 二、文天祥的集杜诗 三、谢翱和汪元量等诗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