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艺术成就、时代文学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建安风骨、阮籍嵇康的诗歌特点、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元嘉三大家、
永明体。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安诗歌
一、曹操与曹丕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二、曹植的生平思想简介及其前、后期诗歌的内容及风格特点和成就 三、王粲、刘桢等建安七子诗歌的成就及蔡琰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正始诗歌
一、正始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想 二、正始诗歌的的总体特点
三、阮籍、嵇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第三节 两晋诗歌
一、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太康诗风及其特点 二、左思《咏史诗》的体式、内容及成就 三、刘琨诗歌的特点
四、游仙诗的渊源和郭璞的游仙诗的成就 五、孙绰、许询与玄言诗的源起、特征和影响 第四节 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二、陶渊明诗歌题材的分类及其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 四、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五节 南朝诗歌 一、概说
二、谢灵运和山水诗 (一)山水诗与玄言诗之关系
(二)谢灵运所开创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三)谢灵运诗歌的特点、成就和影响 (四)颜延之 三、鲍照和七言诗
(一)鲍照的生平及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鲍照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对七言诗的贡献 四、谢朓和新体诗(“永明体”)
(一)“永明”新体诗的源起、特征及其影响 (二)沈约、谢朓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 五、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一)齐梁以宫延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形成及其活动和文学主张 (二)粱陈宫体诗的内容、特征及其影响 (三)梁陈其他诗人:江淹、吴均、何逊、阴铿 第六节 北朝诗歌
一、北朝的文化与文学情况概说
二、“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 三、南北文风的交融及其途径
四、庾信生平与其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和诗歌成就 五、王褒
第七节 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
二、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四、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精读作品篇目:曹操《蒿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曹丕《燕歌行》、《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蔡琰《悲愤诗》;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洪生资制度);陆机《赴洛道中作》;左思《咏史》(弱弄柔翰)(郁郁涧底松);刘琨《重赠卢谌》;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和郭主簿》(二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阴铿《晚出新亭》;何逊《相送》;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重别周尚书二首》;王褒《渡河北》;《西洲曲》、《敕勒歌》、《木兰诗》
阅读作品篇目:曹操《薤露行》、《苦寒行》;曹丕《杂诗》;曹植《名都篇》、《公宴诗》、《美女篇》、《送应氏》、《梁甫行》、《杂诗》、《吁嗟篇》;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阮籍《咏怀》(二妃游江滨)(壮士何慷慨);嵇康《赠秀才入军》、《幽愤诗》;左思《招隐》(杖策招隐士)、《娇女诗》;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刘琨《扶风歌》、《答卢谌书》;孙绰《答许询》、《兰亭诗》;王羲之《与会稽王》;支遁《咏怀诗五首》其一;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饮酒》)(少年罕人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西河)、《移居》(春秋多佳日)、《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咏荆轲》、《五柳先生传》、《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庚戊岁九月中于西臼获早稻》、《挽歌诗》(荒草何茫茫);谢灵运《石门岩上宿》、《入彭蠡湖湖口》、《过始宁墅》;鲍照《拟行路难》(奉献君金之美酒)、《梅花落》、《代白头吟》、《拟古》(束薪幽篁里)、《代出自蓟北门行》;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沈约《早发定山》;萧纲《咏内人昼眠》、《咏舞》、《美人晨妆》;徐陵《关山月》;吴均《答柳恽》;庾信《乌夜啼》、《寄徐陵》、《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关山月》;温子昇《捣衣》、《春日临池》;《子夜四
时歌》(春风动春心)(春林花多媚)、《华山畿》(华山畿)、《那呵滩》(闻欢下扬州)、《读曲歌》(打杀长鸣鸡)、《三洲歌》(送欢板桥湾)、《那呵滩》(篙折当更觅)、《长干曲》、《折杨柳歌辞》(遥看孟津河)(健儿须快马)、《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捉搦歌》(华阴山头百丈井)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建议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曹植、王粲、陆机、鲍照等作家辞赋文章的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总体特点 二、魏晋南北朝辞赋代表作家作品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
一、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二、南朝美文的衍化
三、骈体文的基本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四、颜之推、郦道元、杨衒之与北朝散文
精读作品篇目: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节选);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王羲之《兰亭集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宋元思书》;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阅读作品篇目:向秀《思旧赋》;左思《三都赋》;鲍照《芜城赋》;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赋》;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大人先生传》;陆机《文赋》;《吊魏武帝文》;颜延之《陶徵士诔》;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与陈伯之书》;孔稚珪《北山移文》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概况;掌握《搜神记》、《世说新语》的
内容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二、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和兴盛局面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 四、《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五、《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精读作品篇目:《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宋定伯捉鬼》、《过江诸人》、《周处》、《王子猷居山阴》
阅读作品篇目:《吴王小女》、《嫦娥奔月》、《王恺石崇斗富》、《刘伶醉酒》
第四编 隋唐部分 (总共36学时)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唐代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文学的基本面貌、发展脉络、风格特点及历史地位 二、主要作家作品,了解各种文学样式的发展嬗递及相互影响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四、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 建议学时: 3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隋代和初唐文学概貌;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唐诗歌在内容、形式方面摆脱南朝诗风、向盛唐诗歌演进的历程;初唐四杰、陈子
昂、张若虚诗歌的内容、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南北文学的合流 一、隋代文学
二、初唐——唐诗繁荣的准备期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陈子昂力倡“风骨、兴寄” 二、初唐四杰 三、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精读作品篇目:王绩《野望》;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沈佺期《独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洲台歌》
阅读作品篇目:《出塞》其二、《赠薛播州》、《人日思归》、《奉和山夜临秋》、《行路难》、《帝京篇》、《于易水送人一绝》、《和晋陵陆悉早春游望》、《正月十五夜》、《杂诗》、《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山中》、《代悲白头翁》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盛唐各诗人群体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诗歌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王维与孟浩然
一、王维和孟浩然的生平及诗歌 二、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
三、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的意义 四、禅宗思想对诗歌感情格调的影响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王翰、李颀、祖咏 一、王昌龄的生平及诗歌创造
二、崔颢、王翰和李颀、祖咏等诗歌创造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王之涣 一、高适生平及思想。 二、高适的创造 三、岑参生平及思想 四、岑参的创造 五、王之涣的创作
精读作品篇目:《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山居秋暝》、《渭川田家》、《凉州词二首》其一、《出塞二首》、《闺怨》、《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古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
阅读作品篇目:《春晓》、《鹿柴》、《竹里馆》、《少年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山中》《终南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秋夜独坐》、《汉江临泛》、《鸟鸣涧》、《夜归鹿门歌》、《耶溪泛舟》、《华子冈》、《钓鱼湾》、《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泛永嘉江日暮回舟》、《题破山寺后禅院》、《江上琴兴》、《酬张少府》、《辛夷坞》、《从军行七首》其一、二、四、五 、《采莲曲二首》其二、《长干曲四首》 其一、《望蓟门》、《封丘县》、《逢入京使》、《登鹳鹊楼》、《送李侍御赴西安》、《武威作二首》、《塞上听笛》、《白雪歌》、《火山云歌送别》、《逢入京使》、《出萧关怀古》、《别董大》
第三章 李白 建议学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李白的独特人格;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李白的生平 二、李白的思想与人格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 二、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 三、李白歌行的价值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一、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二、清新俊逸的风格
三、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主观色彩 二、想象特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