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章》
三、《天问》和《招魂》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屈原的精神和作品影响了历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哺育了一大批楚辞的作家 二、影响了汉赋的形成
三、在艺术技巧的创新与开拓上给后人以启发
四、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传统,为后世文学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五、以香草美人广泛比拟抒发怀抱的写作方法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六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一、屈原以后的先秦楚辞作家的基本情况 二、宋玉的生平和作品
三、《九辩》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精读作品篇目:《离骚》、《湘夫人》、《山鬼》、《国殇》、《哀郢》 阅读作品篇目:屈原《湘君》、《涉江》、《橘颂》、《招魂》;宋玉《风赋》
第二编 秦汉文学 (总共20学时) 绪 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秦汉文学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及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汉代的思想文化状况。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一、汉代的政治概况。 二、汉代的思想文化概况。 三、汉代的文学概况。
第一章 秦汉散文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汉代论说文、抒情文、叙事文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贾谊、晁错、王充散文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 一、《吕氏春秋》 二、李斯的散文 第二节 汉代论说文
一、汉代论说文的分类:哲理文;政论文 二、贾谊、晁错与西汉论说文
(一)西汉政论文的总体特点
(二)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和《治安策》 (三)晁错的《论贵粟疏》
(四)贾谊、晁错思想文章的异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其他西汉论说文: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解嘲》、刘向《谏营昌陵疏》 (六)《淮南子》 三、王充与东汉论说文
(一)东汉政论文的总体特点 (二)王充的《论衡》
(三)其他东汉论说文: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第三节 汉代抒情文与叙事文 一、汉代抒情文的总体特点 二、汉代抒情文的的代表作品 三、汉代叙事文的总体特点 四、汉代叙事文的的代表作品
精读作品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刘向《谏营昌陵疏》;王充《论死》(节选);司马迁《报任安书》
阅读作品篇目:贾谊《治安策》(节选);东方朔《答客难》(节选);扬雄《解嘲》;王充《问孔》(节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杨恽《报孙会宗书》
第二章 汉代辞赋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汉代辞赋的概况;掌握贾谊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汉代骚体赋、汉大赋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概说
一、辞赋的渊源及其一般特点 二、汉赋的分类及其特点
三、汉赋的发展阶段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四、汉赋繁荣兴盛的原因 五、对汉(大)赋的评价 第二节 汉赋代表作家作品
一、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二、枚乘的《七发》
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四、扬雄的《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五、班固《两都赋》
六、张衡《二京赋》和《归田赋》 七、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八、其他辞赋作家作品
精读作品篇目: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七发》片断(吴客分析楚太子病原、观涛);司马相如《子
虚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阅读作品篇目: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羽猎赋序》;班固《两都赋序》;张衡《二京赋》(节选)
第三章 《史记》与《汉书》 建议学时: 5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司马迁、班固的生平思想,《史记》、《汉书》的成书过程;掌握《史记》、《汉书》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司马迁的家世与家学传统
二、与《史记》创作密切相关的生平事迹 三、《史记》的成书和《史记》的规模、体例 四、司马迁《史记》外的其他著作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司马迁写作《史记》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含义 二、《史记》的主要内容:“载天子盛德,述功臣贤士大夫业绩。” 三、《史记》中最精彩的一些思想观点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二、《史记》的人物画廊 三、《史记》的语言艺术 四、《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四节 《史记》的影响 一、《史记》对后代散文的影响 二、《史记》对后代传记文学的影响 三、《史记》对后代小说、戏剧的影响 第五节 班固与《汉书》
一、班固的时代、家世与生平;班彪对《汉书》所作的奠基工作 二、班固写《汉书》的指导思想;“纬六经,缀道纲” 三、班固写《汉书》的过程;《汉书》的规模体例 四、班昭、马续对《汉书》的续补工作 五、《汉书》的思想内容 六、《汉书》的艺术成就
精读作品篇目:《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书·苏武传》
阅读作品篇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魏公子列传》、《史记·游侠列传》、《史记·刺客列传》、《史记·货殖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霍光传》
第四章 汉代诗歌 建议学时: 5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两汉乐府诗、文人诗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汉代乐府诗、《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两汉乐府诗 一、乐府和乐府诗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廊 三、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四、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五、《孔雀东南飞》
第二节 汉代的楚歌与文人五言诗 一、汉代楚歌概说 二、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三、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四、《古诗十九首》
精读作品篇目:《陌上桑》、《东门行》、《战城南》、《羽林郎》、《孔雀东南飞》;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
阅读作品篇目:《上邪》、《妇病行》、《孤儿行》、《有所思》、《江南》、《长歌行》、《枯鱼过河泣》;刘彻《秋风辞》;张衡《四愁诗》;《客从远方来》、《明月皎夜光》、《驱车上东门》、《西北有高楼》
《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5201080
计划学时:64计划计划学其中讲课:64计划计划学实验或实践:0计划计划学上机:0计划计划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参考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史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
2、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
3、能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把握重要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4、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总共28学时)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玄学的兴盛及其对士人的影响;文学的自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社会政治状况:战乱和分裂的政治情势;门阀制度的形成
二、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玄学兴盛对文学的渗透;佛教兴盛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三、文学概况:文人集团的形成;文学自觉的标志;个体文学的繁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兴盛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建议学时:1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各时期诗歌发展的背景和整体状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