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2010-2011学年上学期)
周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时间 8.23-8.27 8.30-9.3 9.6-9.10 9.13-9.17 9.20-9.24 9.27-10.1 10.4-10.8 10.11-10.15 10.18-10.22 10.25-10.29 11.1-11.5 11.8-11.12 11.15-11.19 11.22-11.26 11.29-12.3 12.6-12.10 12.33-12.17 12.20-12.24 12.27-12.31 1.3-1.7 1.10-1.14 内容 12.2/12.3 12.4、12.5 12.6 12章复习13.1 13.2 13.3/13.4 13.5/13章复习 14.1/14.2 14.3/14.4 14.5/14.6 14章复习、15.1 15.2/15.3 15.4/15.5 15章复习/16.1 16.2/16.3 16.4/16.5 16章复习、17.1 17.2/17.3 17.4/17.5 17章复习 节数 2 2 1 2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备注 教师节 中秋节 国庆节 元旦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计划
一、主要内容。
本章是九年级的起始章,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让学生知道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和
原子都是物质,大致了解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第二节质量主要介绍其概念和单位,以及单位的换算,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同事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第三节密度主要讲解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接着探究同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了解原子核的核式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
8、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并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天平、量筒的使用,密度概念的引入、密度公式的应用及其物质密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和误差。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自学法完成教学。 四、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 7课时。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1课时 第二节 质量 1课时 第三节 密度 2课时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课时
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 9年级 授课日期:2010年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学 生 出 席 编 号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以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列举大量事实来说明宇宙和微观世界都是有物质组成的,并将物态变化用分子的运动更加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 学生分析:学生有了一年的学习物理的经验,学习本节内容比较容易。 重 点: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以及原子结构。 难 点:用微观模型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幻灯片 预习教材内容和练习册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教法学法设计 引入新课后结合幻灯片讲解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相关内容。 由教材的想想议议引入分子的概念, 微观模型出示表格引导自学掌握,教师总结规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 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宇宙——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之一——银河系几千亿个恒星——太阳是其中之一,太阳系周围的的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冥王星在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会上被划为矮星系。一束光穿越银河系要十万年, 地球以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 2、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分子。 大小:百亿分之几米,用10的负10次方作单位来度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a、填表掌握其物理性质。 b、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变小,水除外。所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都变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5、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是长度单位。符号是nm,1nm=10的负九次方米。 蛋白质的分子较大,可以达到几十纳米。病毒分子比较小。 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课堂小结。 四、练习。 五、作业。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 2、记忆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最后两个问题教师出示提纲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并记忆。 总结引导学生完成。 练习用幻灯片出示。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意 见 学生对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小的生物都是同物质组成的,使学生对物理有了更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签名) 年 月 日
中学教师备课教案
授课年班:9 授课日期:2010年 编 号 教 者 授课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分 析 学 生 出 席 第十一章 第二节 质 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其换算单位并会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了解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使用天平,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编写的比较详细,知识缺少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的描述。需要补充说明。 学生分析: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需要认真记忆,特别是天平的使用要求和方法。 重 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及符号单位;天平的使用要求和方法。 难 点:测量质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和取样法。 教师所需要测量质量的器材。 准备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准备 教 学 流 程(个 案 补 改) 一、复习导入。 1、物体固态、液态、气态的物理性质?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组成物体的物质多少是否相同?它又有哪些性质?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多少,我们平常所说的重量实质是什么?用什么来称量、又是如何称量的?本节课就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3、质量符号:m; 国际单位: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 3?6?3换算关系:1kg= 10 g;1mg= g= 10 kg。 101t= 3 kg。 10讨论: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改变时,它的质量会不会改变? 结论:质量是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练一练:1、记一记。 常见一些物体的质量: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200g; 我国成年人的质量为50——70kg; 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越1g; 新生儿的质量2-5kg; 2、算一算。 教法学法设计 复检引入后教师用幻灯片出示问题学生自学回答并记忆。 引导学生通过事实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结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三物理全册教案1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