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 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陡推进清洁 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 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2)中国应对低碳经济的积极措施
1990年,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框架公约》的谈判,并 在
1992年签署了《框架公的》,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框 架公约》。1998年,中国签署并在 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2006年
3月,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两个主要约束 性指标,即:到 2010年单位 GDP能耗比 2005年降低 20%、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2006年底,科技部、气象局、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国家六部委 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在 2 007年
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我国政府向国内外郑重提出了中期减排目标:至 2010年,仅通过传
统能源转化为新能源一个措施,中国 5年内可以节省能源 6.2亿 T标
准煤,相当于少排放 1.5亿吨
CO2。而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 发达国家在 2012年前战排 CO2的总量也只有
50亿 T。 2007年
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
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 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 9月
8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第 15次
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美、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 10
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 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 长万钢在
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碱经济。 2007年 12月
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
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 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
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
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 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8年 6月
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强
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自责的精神,充分认识 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
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 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2008年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政协委员吴晓青明 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 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 的能力,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8年
10月,我国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 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中国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 2009年
5月,中国政府公布了“落实巴厘路线图”的文件,阐
述了中国关于哥本哈根会议落实“巴厘路线图”的立场和主张,表明 了中国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的意愿和决心。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福建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