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通史名词解释 隋唐至明清(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通史复习名词解释

各自立户,以防隐匿。这次检括,计搜得一百六十四万余人新编入户籍。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再度貌阅,又搜得人口六十四万余。两次貌阅,都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税收。 9. 输籍法

隋朝制定的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根据宰相高颎的建议,由中央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颁布各州县,每年一月五日,由县令派人到乡村去,以三百家到五百家组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重新规定应纳税额,写成定簿。利用这种方法使大量隐漏、逃亡的农民成为国家编户,保证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 10. 隋末农民战争

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炀帝时,广大农民遭受地主阶级和隋朝政府的严重压榨,再加上大规模的征发徭役和兵役,造成田地荒芜,天下贫苦农民被逼迫得走投无路,于是相继起义。大业七年(611年),在长白山首先爆发了王薄起义,同时孙安祖等人也在山东一些地方分别起义。九年(613年),农民起义军不断增多。在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江淮等地到处燃起了反隋烈火,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十二年(公元616年)以后,形成三支强大的起义队伍: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和江淮的杜伏威。他们打击官僚地主,分别歼灭了隋的主力军,使隋的统治土崩瓦解。这时刘武周、李渊等一些地主官僚也乘机割据一方。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

中国通史复习名词解释

领宇文化及缢死,李渊乘机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此后,李渊及其子李世民,镇压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平定了封建割据势力,于贞观二年(628年)统一了全国。 11.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次子李世民与长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先发制人,伏兵于长安宫城的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击败东宫和齐王府的卫队,并杀建成、元吉诸子。不久,唐高祖被迫退位,李世民继立为帝,是为唐太宗。 12. 租庸调制

唐初向受田课丁(人丁)征派的田租、力庸、户调等三种赋役的合称。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的。武德二年(619年)制定,名租庸调法。武德七年(624年)又作详细规定。每丁每年向官府交纳粟二石,称作“租”;随乡土所产,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不服役的每日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贵族免役。它是唐初的主要税源。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被两税法取代。 13. 贞观之治

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纳了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建议,吏治清明,宽简刑罚,轻徭薄赋,留心人民疾苦,注意节俭,鼓励流散农民回乡生产,使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进一步呈现繁

中国通史复习名词解释

荣景象,国力也随之强盛起来。因为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14. 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朝官制。唐朝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及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无尚书令时为仆射)共议国政,共任宰相之职。但这些官地位崇高,不轻授人,往往以其他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即视同中书省之中书令、门下省之侍中之意,以任宰相之职,而中书令、侍中当时均为三品官,故称“三品”。后来中书令、侍中均升为二品官,遂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5. 唐律

唐初制定的刑律。高祖时始修,至太宗时完成,于贞观十一年(637年)颁行全国。《唐律》共五百零二条,分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十二篇。刑名有笞刑五等,杖刑五等,徒刑五等,流刑三等,死刑二等,凡二十等。《唐律》的内容基本上沿袭于隋的《开皇律》。 16. 转运使

官名。起于唐代,初称水陆发运使,管理洛阳、长安间的粮米运输事务。后设江淮转运使和诸道转运使,分掌东南各道的水陆转运和全国谷物财货的转输和出纳,由宰相及盐铁使等官兼领。宋初为集中财权,改置专职的都转运使、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财赋,有督察地方官吏的权力。其后职掌扩大,兼理边防、治安、钱粮、巡察等事务,成为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辽、金亦于诸路

中国通史复习名词解释

设转运使;金代另于京城设都转运使,以掌管钱谷的征收、转运和仓库出纳。元、明、清有都转盐运使,是专管盐务的长官。 17. 节度使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代旧制,在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睿宗景云中(710~711年),始有节度使之称。到玄宗天宝年初,节度使获得了专制一道的军政大权。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节度使自兼所驻州刺史。安史之乱后,内地亦多设立节度使,辖境自十余州至二、三州不等。凡节度使所辖地区多兼军号。五代时各地添设的节度使更多,废置亦不常。至北宋初,皇帝收回兵权,节度使始专作将相及宗室勋戚的荣衔,并不赴任,或赴任而无实权。惟辽金仍沿唐制设此官。元废。 18. 开元之治

唐初一百多年,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下,经济不断发展。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继位,任用姚崇、宋璟等为相,励精图治,社会呈现出繁荣景象。大量荒地重新开辟出来,生产有很大发展,玄宗开元末户口数较唐初增加四倍,封建国家剥削到了大量财富,粮仓所藏至“陈腐不可较量”。因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713~741年),史称这段时间为“开元之治”。但其时宫廷生活奢侈腐化,官吏贪渎,豪弱相并,民日贫困。开元后不久,便由盛转衰。 19. 安史之乱

中国通史复习名词解释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开元天宝年间,政治腐败,边将骄悍,中央集权严重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继而起。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权臣杨国忠为名,于范阳(今北京西南)起兵叛乱,迅即攻下洛阳。次年称帝,国号燕,陷长安。同时派其部将史思明攻取河北十三郡地。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大将李光弼等,在回纥兵的支援下收复长安、洛阳,安庆绪逃归邺郡(治今河南安阳)。史思明降唐,被任为范阳节度使,封归义王,不久复反,杀安庆绪,回范阳称燕帝,并再度攻下洛阳。两年后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也屡为唐军所败。广德元年(763年),史朝义穷蹙自杀,叛乱平定。前后历时七年多,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0. 榷盐法

唐代中叶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的制度。乾元元年(758年)盐铁使第五锜初变盐法,由征收盐税改为由政府专买专卖。宝应时刘晏继续推行。主要内容为:在产盐各地设置盐官,向盐户收盐(即民制官收),再将盐税加入卖价,售与商人,听其运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在距产盐地区较远的地方,由政府运来储存,如商运不来,盐缺价高,政府就将存盐低于市价出售,使盐价不致暴涨,政府仍得厚利,民食和盐税都有保障。刘晏罢诛后,这种制度逐渐废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通史名词解释 隋唐至明清(2)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通史名词解释 隋唐至明清(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500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