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投影则位于相应的投影轴上(在投影图中不需表示)。
一般位置平面的迹线和特殊位置平面的迹线图如下:
PV
PH
QV
综上所述,两种平面的表示法,本质是一致的,可以互相转化。
例1:试将下图所表示的两相交直线AB、CD表示的平面P,改用迹线表示。 解:平面的迹线无非是该面上直线的迹点的集合。故只需求出面上两直线的同面迹点即可。
QH
§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在三面投影体系中,根据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将平面分为:
一般位置平面:倾斜于三个投影面的平面。 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某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某一个投影面,同时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的平面。
空间平面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两个平面间的两面角)称为平面与投影面的倾角。平面与H、V、W投影面的夹角,称为该平面对投影面H、V、W的倾角。约定:平面对H面的倾角用a 表示,平面对V面的倾角用b 表示,平面对W
面的倾角用g 表示。
在讲述平面图形的类似性、积聚性、真实性后,归纳出平面图形的投影特性:当平面图形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为面积缩小的类似性;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积聚为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反应真形。 一、一般位置平面
凡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称为一般位置平面,如图所示。它的三个投影既没有积聚性,也不反映实形,而是小于实形的类似形。
1、一般位置平面图形的投影特性:它的三个投影都是面积缩小的类似形。 2、一般位置的迹线平面投影特性:在三个投影面上都有迹线,每条迹线都倾斜于投影轴,并且每两条迹线分别相交于投影轴上的同一点。 二、投影面垂直面
1. 铅垂面
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称为铅垂面。铅垂面的投影特性:
1)、铅垂面的水平投影积聚成一直线段,且与该投影面上的OX 轴的夹角等于该平面对V面的倾角b,与OYH 轴的夹角等于该平面对W面的倾角g ;
2) 铅垂面的另外两个投影为小于实形的类似形。
2. 正垂面
垂直于正面的平面称为正垂面。正垂面的投影特性:
1)正垂面的正面投影积聚成一直线段,且与该投影面上的OX 轴的夹角等于该平面对H面的倾角a,与OZ 轴的夹角等于该平面对W面的倾角g ;
2) 正垂面的另外两个投影为小于实形的类似形。
3. 侧垂面
垂直于侧面的平面称为侧垂面。侧垂面的投影特性:
1)侧垂面的侧面投影积聚成一直线段,且与该投影面上的OZ 轴的夹角等于该平面对V面的倾角b,与OYW 轴的夹角等于该平面对H面的倾角a ;
2) 侧垂面的另外两个投影为小于实形的类似形。
由此可归纳出投影面的垂直面平面图形的投影特性:
①在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并反映与另两投影面的倾角。 ②在另两投影面的投影,为面积缩小的类似形。 投影面的垂直面迹线平面的投影特性:
①在垂直的投影面上的迹线有积聚性,并反映与另两投影面的倾角。 ②在另两投影面的迹线,分别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三、投影面平行面
1、水平面
平行于水平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水平面。水平面的投影特性: 1) 水平面的水平投影反映平面图形的实形;
2) 水平面的另外两个投影积聚为直线段,且分别平行于OX 轴和OYW 轴。
2. 正平面
平行于正面的平面称为正平面。正平面的投影特性: 1) 正平面的正面投影反映平面图形的实形;
2) 正平面的另外两个投影积聚为直线段,且分别平行于OX 轴和OZ 轴。
3. 侧平面
平行于侧面的平面称为侧平面。侧平面的投影特性: 1) 侧平面的侧面投影反映平面图形的实形;
2) 侧平面的另外两个投影积聚为直线段,且分别平行于OYH 轴和OZ 轴。
由此可归纳出投影面的平行面平面图形的投影特性: ①在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平面图形的真形;
②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积聚为直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投影面的平行面迹线平面的投影特性: ①在平行的投影面上无迹线。
②在另两投影面的迹线有积聚性,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3-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一、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1、平面上的点
由立体几何知道,点在平面内的条件是:点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 在平面内取点,可以直接在平面内的已知直线上选取,或先在平面内取一直线(辅助线),然后在该直线上选取符合要求的点(定点先定线)。
例2 两相交直线AB、BC 组成平面,K 点属于该平面,已知k,求k'。
分析:因为K 属于AB、BC 组成的平面,所以k 属于平面的水平投影,k' 属于平面的正面投影。
例3 已知ΔABC 的两个投影,如图(a),试在ΔABC 平面内取一点K,使K 点的坐标为:X =25mm ,Z =10mm 。
分析:给出点K 的Z 坐标,表示它位于该平面上的一条距H 面为10mm 的水平线上。平面内的水平线是该平面内与H 面等距离的点的轨迹:点的X 坐标,表示它与W 面的距离,平面内的侧平线是该平面与W 面等距离的点的轨迹。则此两轨迹的交点,即平面内的水平线与平面内的侧平线的交点,必同时满足与H 和W 面为定距离的要求。
2、平面上的直线
由立体几何中知道,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是下列两条件之一:1.通过平面内的两点;2.通过平面内的一点并平行于平面内的另一直线。在平面内取直线,必须先在平面内的已知直线上取点(作线先找点)。
例4 如图(a)(b)所示,平面P 由相交两直线AB 和BC 所决定。在AB 和BC 线上各取一点D 和E,则D、E 两点必在平面P 内,因此,D、E 连线也必在平面P 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制图(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