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加法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2 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块黑板,大家想看上面是
什么吗?(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
二、先学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指名
说)
师: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三.后教
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⑴ 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2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六、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143+126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验算:
1 2 6
3
+ 1 4 3 2 6 9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
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基本数
量关系,掌握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
教学准备: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 二、先学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三、后教
提问: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 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4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同桌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答: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 小结: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 3. 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自由练习。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