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经济发展挑战和机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方联动狠抓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能效对标活动,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推进建筑、交通和全社会节能。要多管齐下狠抓污染减排,启动实施“蓝天碧水扩容提质工程”,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要多措并举狠抓生态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继续深入推进“2+10”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夯实民生之本。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全面做好各类人员就业工作。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筑牢社会“安全网”。在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明年全省享受新农保人员的比例要超过80%,两年实现全覆盖。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住房需求。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切实解决幼儿上学难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从明年起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重点抓好高校新区建设,确保两年时间投入使用;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要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安全

生产专项整治,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突出加强煤矿、尾矿库和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和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突出抓好现场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八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为转型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抓好各项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新的进展。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创新方法,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落户山西;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先进技术为山西建设服务。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要抓住用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政策机遇,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充分借鉴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和特色;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试验区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中部崛起战略,为山西省贫困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继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又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方针政策做出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2005年8月中旬,国务院组织在长沙召开的促进中部崛起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重要讲话又强调指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可以延伸到中部地区。这些都为地处中部地区的山西省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山西省委、省政府适时作出了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决定,从产业扶贫、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多方面支持“两区”建设,这将为我省贫困地区实现强县富民的目标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要求,中部地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

另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而中部地区经济回升势头更为强劲:中部六省中湖南(13.1%)、安徽(12.9%)、湖北(12.5%),增长速度进入全国前10名,尽管山西增长只有0.5%,但六省加总平均增速达到9.9%,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特别是资源大省山西,是继一季度下降8.1%、上半年下降4.4%后重回增长区间,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回升8.6个和4.9个百分点。由此看出,中部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国四大经济板块增长最好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中部地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前,变挑战为机遇,进一步发挥好比较优势,努力争取“弯道超车”,为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助推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抓住结构调整、产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加快资源型产业主导向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中部地区大都形成了资源原材料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小的产业结构。在经济上升时期,能源资源需求旺盛,经济发展往往能够受益;但在经济下行时期,危机冲击由产业链末端向上游传导并最终沉淀和反映到能源原材料等产业上,使得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凸显出来。当前,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都在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如果我们见事迟、行动慢,危机过后就会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催生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积极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中部六省才能实现浴火重生,由新一轮结构调整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为加快资源型产业主导向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大力促进产业集聚,突出集约发展,优化要素配置和空间布局,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功能完善、分工合作、协调联动的产业集聚区,推动中部各省形成以战略支撑产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政策机遇,加快政府引导投资向社会踊跃投资转变,增强中部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扩大投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也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为应对危机,中央大力实施两年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重点投向民生工程、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中部地区找准国家政策和自身实际的结合

点,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但目前来看,尽管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很强,但社会投资信心不足、意愿不强、活力不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释放出来。只有把社会投资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才能避免在战危机的过程中出现政府投资“一头热”的现象,变经济短期反弹为持续性复苏,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政府投资“一马当先”带动社会投资“万马奔腾”,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开拓中部工业化投融资渠道。通过国家金融政策的倾斜和引导,建立适合于中部各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化投融资体制新架构。即银行业、信托业与保险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分散投资风险,增强投资力度,推进中部经济向高层次发展;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翼联动”,实现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权关系的调整和再配置,逐步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经营方式集约化、监管法制化、发展产业化的适合中部的区域化投融资体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取中央、地方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办法,建立中部发展基金;实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区域化措施,增加对中部的资金投入;增强政策性银行在调节地区经济结构方面的能力和资金供给;积极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争取中央财政拨付支持专款;积极探索以信托方式启动民间投资的政策和办法;探索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实行积极鼓励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政策,并大胆引进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参股中部各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引入国际通行的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尽快和国际惯例接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技术领域,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抓住国家制定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机遇,实现中部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首先,加速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要善于把握各省具有的某些后发优势,着力营造局部的竞争优势,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行重点突破,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的结合。不仅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更要注重用高新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诸如冶金、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因此,中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是“两张皮”,而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其次,围绕工业化目标加快推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运用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增长质量。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中部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另外,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危机时期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反而大幅度增长。中部地区是中华文化的滥觞之源、兴盛之地,皖江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鄱文化、中原文化,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部地区应抓住这次经济危机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中部各省纷纷加强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如河南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产值增速。目前的中部,既有文化逆势上扬的“天时”,又有文化资源深厚的“地利”,还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和”,完全可以“化”文化发展的“一池春水”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春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植入文化基因,为文化发展嫁接资本和技术的引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早日实现中部崛起。

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看山西的发展

三、山西在中部地区的位置

( 一 ) 总体评价。 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在国内、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与其它地区的发展能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既反映一个地区目前的经济实力,又能够比较准确地勾画出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统计部门依据国际上权威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考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合中部地区实际,设计了“经济社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包括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开放程度、商业与金融效率、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六大要素,共 53 项指标 ) ,并运用统计上的分层加权模型,对中部六省六个主要年份 (1978 年、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和 2001 年 ) 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分别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是: 从六年平均看,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最强,山西居第二位,其后依次是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分别从六个年份看,山西 1978 年是第一位, 1985 年是第二位, 1990 年是第一位, 1995 年是第五位, 2000 年是第四位, 2001 年是第三位。把六个年份对照起来看,山西位次变动幅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并且在剧烈变动中后移。综合 2000 、 2001 两个年份的情况,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中部六省中居中游水平,不及湖北和湖南,强于安徽和江西,与河南在伯仲之间。

( 二 ) 经济实力。 在中部六省中,山西人口最少, GDP 总量最小,但从人均 GDP 看, 2002 年为 6146 元,低于湖北、湖南、河南,高于江西和安徽,居第四位。

( 三 ) 经济结构。 2002 年,山西第一产业比重 9.8 %,在中部六省中是最低的;第二产业比重。 53.7 %,在中部六省中是最高的;第三产业比重 36.5 %,低于湖南、江西和湖北,高于安徽和河南。

( 四 ) 财政实力。 2002 年地方财政总收入总量,山西高于江西,在中部六省中居第五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山西为 459 元,在中部六省中最高,比第二位的湖北高出 52 元,比最后一位的河南高出 149 元。

( 五 ) 开放程度。 海关出口总额, 2002 年山西高于江西,居中部六省第五位;人均海关出口额 51 美元,在中部六省中是最高的。实际利用外资,山西是最少的;人均实际利用外资 6.4 美元,居第四位,仅高于安徽的 6.1 美元和河南的 4.2 美元,而湖北、江西、湖南分别达到了 27.5 美元、 25.7 美元和 13.6 美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发展挑战和机遇(5)在线全文阅读。

经济发展挑战和机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49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