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山西最大的资源禀赋,你利用它是没有错的,作为能源山西需要,国家需要,不开采是不可能的,但是关键要提高煤炭的利用,深化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降低煤炭消耗。”有人说山西的调产陷入煤循环,但是石涛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他认为山西独特的资源禀赋有两个:一个是煤炭,一个是旅游。作为煤炭储量丰富的省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自己是没错的,但关键是想办法提高产品附加值,使每吨煤炭创造的价值最大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把煤炭消耗量降下来,才能提高利用率。 核心是壮大中小企业
“在山西100多个县中有70%-80%县区的支柱产业都是煤焦产业。”赵旭强说,由于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工业的发展基础扎实,市场需求量大、获利快,这使资金、人才等生产资料都无形向煤焦领域集中。因此,出现“一企独大”的现象不可避免。 同时由于大企业吸纳了当地的大量劳动力,危机自然会加大企业的用工压力。同时,由于大企业的经济辐射和带动效应比较大,受到冲击之后,其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也会马上收缩,所在的经济圈将会呈现几何性缩减。
“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壮大问题,但壮大的过程中融资是最大的障碍。”在调研的过程中,赵旭强了解到,某些县市的大企业往往出现挤占中小企的融资渠道,煤焦企业挤占新兴产业的融资空间等问题。甚至出现银行自动上门找到优质企业贷款,而中小企业则是踢破银行的门槛也很难融到资。而且对大企业的
支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使当地政府的业绩更快显现,而小企业和新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很常时间,政府政绩的显现太漫长,影响政府的政绩考核。
“县域经济是一个经济体,其经济扩张就可能会和相邻行政区有往来,但是这种行政区划由于隔断了市场融通渠道,成了经济扩张的阻碍因素。”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赵旭强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难在,县域经济属于中观经济,面临的问题比较多,一方面行政区划割断了市场,一方面受市场影响,如果一个县域经济没有特色,就很难走出去。 因此,赵旭强认为各个县区要实现经济上的一体化,通过经济上的联合与合作,才能共同走出去。而具体点讲就是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搭建平台使县域经济能够有更广泛的往来和流通。 另外,在赵旭强看来,这次危机是政府引导投资的机遇期。政府可以借机出台一些以前很难推动的项目,通过免税、鼓励金融机构贷款给新兴产业等,推动传统煤焦产业转变。
和其他专家一样,赵旭强认为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给新兴产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自信。改变固有的观念,将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进而逐步实现县域经济遍地开花。 拓宽对“资源”的理解
煤炭作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给山西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山西的大脑。
“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有煤炭、原材料等才是资源,应该广义地理解资源。”王云珠说,由于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资料比较便宜,相对其他省份山西有发展煤焦、冶金建材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人们对资源有了狭隘的认识。
“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认识就是:煤炭产业发展了很久,有一定的基础,相对比较简单,在投入和管理上都比较熟悉。”王云珠分析,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不少人看来由于涉足较少,同样存在很大风险。因为投资新产业不仅回报周期长,而且企业人员管理和营销模式都需要重新探索。更关键的是新兴产业不如煤焦产业见效快,收益大。
尽管经过几年的发展,政府也提出要建立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努力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业等,有些焦化、煤炭企业也在试图进行这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但总体对这部分发展的积极性并不大。 而这次正好是一次督促企业改变发展思路,产业转型的机遇,让山西认识到,靠单一的重型产业支撑不了山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深了人们对建立生态文明的迫切性。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王云珠认为这种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当地特色产业或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等。但关键还得看当地领导者的谋划,毕竟各个地区的特点、资源情况不一样。
而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上,王云珠表示,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优化产业的升级,不能仅仅生产简单的初级产品,还需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
转产需投入大量成本
“山西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煤焦价格不好的时候,资金、生产要素等都会向非煤产业集聚,但每当煤焦形势好转时,这些要素又会纷纷流向煤焦’的情况”夏冰说,这种反反复复的现象使得山西调产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显得步履蹒跚。
但夏冰同时表示,转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山西本身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山西的转产还应该在煤炭上做文章。而且转产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成本,而市场经济的规律是,见效快的优势产业才能赢得投资者的关注。
于是出现了煤焦形势不好时上项目,试图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但煤焦形势一转就又回到老路上的局面。
“目前我们对煤炭的利用不够,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低。”夏冰说,如果要转变产业结构,首先就应该深化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加大煤炭的利用率,实现煤炭少量开采却能保证GDP增长,但投资也是巨大的。
而提高对煤炭的利用率不是山西一省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全国都面临的问题。所以国家应该对山西煤炭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等技术性投给予支持。
至于产业布局,夏冰认为这是省政府的责任。所以山西省政府怎样才能留住山西煤老板手里的钱,建立怎样的信用机制、风险保障机制是比较重要的。
但夏冰提出,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发展,一头独大的发展是不好的,应该是综合的发展。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已经带来太多的问题,外地人一提山西不是煤就是煤老板,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却被忽视。毕竟山西的招牌不只是煤炭。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山西经济上半年出现了多年少有的负增长,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的?山西采取了哪些措施,迅速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局面?
王君:去年,我省面临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究其原因,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的大背景下,山西难以独善其身;从自身来看,我省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支柱产业单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次产业中二产占到近60%,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占到工业的80%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增加投资。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围绕国家鼓励支持的六大领域,安排两年投资65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万亿元,这一投资规模相当于过去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3.5亿元,增长38.5%,创15年以来新高。大规模的投资,不仅有效地拉动了当年的经济增长,而且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扩大消费。全面落实国家“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措施,并结合我省实际,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旅游消费春季和金秋行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部分农机具累加补贴、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等,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09亿元,增长19.2%。大力帮扶企业。大幅度减轻企业负担,共为3.8万户企业减负63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各类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1873亿元,是上年的2.5倍。同时,制定出台了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鼓励类投资领域的9项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迅速扭转了经济下滑的局面,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全年GDP增长5.5%,全省经济在克服困难中实现了稳定增长。
去年山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反响很大、成绩也很大,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王君:去年,我们紧紧抓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蕴涵的机遇,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28个子行业实施方案,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取得了好的成效。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20.7%。
尤其是针对我省煤矿“多小散乱”、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状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重点抓了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全省矿井个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发展挑战和机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