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旬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可能是诗人醉眼蒙陇中的幻景。

【答案】(1)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使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

(十二)【答案】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十三)【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十四)【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十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认真阅读此诗并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此题不难作答。第⑴问应根据“遍”字本身的意义并结合句子所写的景物来分析,要注意和“稀”字的对比。第⑵问的“景”实际上就是把诗作的后四句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明确了“景”,“情”也就自然容易写出来了。

【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十六)【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本诗可看为山水田园诗,注意从诗歌的意象入手,从景与情的关系来把握作者的情感。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十七)【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名校试题 (一)【答案及评分要点】(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出无限伤感。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二)【答案及评分要点】 (1)一指始皇已死(1分),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1分),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1分)。(2)非常妥当(1分),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作对比(1分);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1分),含蓄(1分)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1分)。

(三)【答案及评分要点】(8分)

(1)(4分)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答出4个即可得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2)(4分)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2分)

(四)【答案及评分要点】8.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9.颔联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此句 “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五)【答案及评分要点】⑴这首诗前两句当中“匀”“弄”两字形象传神,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⑵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主要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来表现,诗歌前三句写景,全无秋的萧瑟之气,写出了闽中景物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特点;最后一句两个“堪”字,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前三句极写闽中景物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的特点,写出了第四句前半句“堪图画”的美;但一个“只”和“不”就构成了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不能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 (六)【答案及评分要点】①“争日月”,像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1分),写出了远赴他乡的游子那归家心情的迫切(2分)。

②拟人(1分),作者本预期在秋天来临之前回到洛阳,可是却被秋风占了先手(1分);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不满(1分)。

(七)【答案及评分要点】(1)“藏”和“退”,用“藏”字,意蕴丰富,雨停天晴,若去寻找雨的踪迹,只能从树叶树枝挂着的水珠上见出分晓,但诗人远望,大片树林所挂的水珠是无法辨清的,只能看出那一团苍翠的、湿漉漉、雾蒙蒙的大概罢了,由此可见“藏”字用得极妙;用“退”,意思是说,雨晴风起,风吹退江面新涨的潮水,这就形象地描绘出风吹潮涌的景观。这样写紧紧把握住雨霁初晴的特征,意象鲜明,诗意清新。(2)抒发了作者离别家乡,羁途漂泊的伤感之情,首联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沿运河北上,家乡便越来越远了,才入维扬,就感到乡关已远,那么日后路途中的心境如何,不就可以想象得到了吗?尾联写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客衣”,点出作者的游子身份;“薄”字写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鲜明对比, 且有因果关系,突出了诗人羁旅中的艰辛,隐发漂泊失意之叹。

(八)【答案及评分要点】(1)①借景抒情,借“昨夜微霜”“鸿雁哀鸣”“云山渺渺”来烘托点染与友人作别的怅惘凄切。

②推想故人远行路上“关城寒气”“御苑砧急”的孤独与哀伤,借以表达对友人的关怀。

③临别赠言,告诫友人“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语重心长。 (任选两点作答即可,每点2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2)本来是深秋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化无形为有形,有力地渲染了离别的忧伤。(4分)

(九)【答案及评分要点】(8分)[解析](1)(3分)首颔联为一层,颈尾联为一层。(1分)首颔联描绘了现实中的拂晓扬帆,旅途开始,百舸争流,客商熙来攘往的繁忙景象,这是实写;(1分)颈尾联描绘了想象中的天台石桥胜迹,赤城尖顶璀璨的美丽景象,这是虚写。(1分)

(2)(5分)“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诗句用了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方法(虚写)(2分)。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引起了诗人一个动人的联想: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表现了诗人陶然神往的心情,想象绚丽。(3分)。还可以从余韵效果来分析。诗人“看”到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还可从孟诗语言质朴传神的特点来赏析。(说出表现手法2分,能具体加以分析3分。意对即可得分。能很好地答出某一方面即可。)

(十)【答案及评分要点】①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情。

②描写了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

(十一)【答案及评分要点】(10分) ①七言绝句。(1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 ② “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4分,意思对即可)

③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说出如何拱向给3分,语言表达1分)

(十二)【答案及评分要点】① C

评分:3分。

答案:②“寒山转苍翠”一句中,着一“转”字,突出了时间、光线、色彩的变化,化静为动。(时间的变化:白天流逝,傍晚降临;光线的变化:夕阳西下,光线越来越暗;色彩的变化:山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评分:共4分。“时间”“光线”“色彩”各1分,“化静为动”1分;亦可综合给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③看到了一幅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原野暮色图。 评分:共3分。共3个要点,每个1分。意思对即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8)在线全文阅读。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69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