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五)【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六)【2004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七)【2005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
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八) 【20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九)【2005年晋冀徽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十)【2005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十一)【2005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4分)
(2)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
分析。(2分)
(十二)【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十三)【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3)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十四)【200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十五)【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