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

一、考点介绍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

二、高考真题

(一)【200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二)【2007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三)【2008年高考试题四川卷·延考区】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夕答孙郎擢① 何逊②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答:

三、名校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野夕答孙郎擢① 何逊②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3分)

答:

四、考点预测

(一)文字介绍

唐代以前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考生要注意《诗经》和汉魏六朝的写景诗歌,如鲍照、谢灵运、陶渊明等的山水田园诗歌。

(二)考点预测题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以上两首诗同写对爱情的坚贞、执着,但是语言风格迥异:前一首风格是 ,后一首风格是 。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2)两首诗的艺术技巧也不相同:前一首主要用 方

法,后一首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其好处分别是 。

KS5U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

第五部分: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9:诗歌

§19.2 唐诗

一、考点介绍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

二、高考真题

(一)【2004年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二)【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三)【200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四) 【2004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在线全文阅读。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69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