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高考资源网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高考资源网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5分)高考资源网 ▲ 高考资源网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高考资源网 ▲ 高考资源网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①竹叶:竹叶青酒。
⑴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3分)
⑵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三)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高考资源网 杜牧高考资源网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高考资源网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高考资源网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高考资源网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高考资源网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高考资源网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4分)高考资源网 答: 高考资源网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4分)高考资源网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答: 高考资源网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雁①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①作者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
(1)诗的前三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4分) (2)诗人为什么要写野鸦这一形象?(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3分)
答: 。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宕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5分)
答: 。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
二、高考真题
(一)【解析】第一问综合考查对诗句内容的赏析。考生要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创作风格、诗作主题等北京知识来解答。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
【答案】①D、E
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二)【解析】【作品语译】
(之一)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选》)
(之二)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来采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占有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拾取它。采呀采呀车前子,赶些快快捋取它。 采呀采呀车前子,翻过衣襟装着它。采呀采呀车前子,插好衣襟藏着它。
(周振甫译 中华书局《诗经译注》)
(之三)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顾伊译 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
(之四)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使力地采摘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堆放在一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吊吊拾起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装进衣襟里哩! 那朵朵光华灿烂的车前子,我赶忙把它放在腰带内哩! (蓝菊荪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诗经国风今译》)
(之五)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采呀采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收起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捡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快快把它抹下来。 颜色灿灿车前子,提起衣襟装起来。颜色灿灿车前子,扎起衣襟兜回来。
(唐莫尧译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诗经新注全译》)
【文本解读】
《芣苢》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诗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人虽已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 综观《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手法的赏析,侧重在知识方面。 关于“赋”——
①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周礼·注》) ②挚虞:“赋者,敷陈之称也。”(《文章流别论》)
③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 ④钟嵘:“直书其事,尽言写物,赋也。”(《诗品》) ⑤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诗集传》)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综上所述,归纳来说:赋,即铺写叙述客观事物以抒发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对话,或议政,或兼而有之。
关于“比”——
①郑玄:“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周礼·注》) ②挚虞:“比者,喻类之言也。”(《文章流别论》)
③刘勰:“比者,附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文心雕龙·比兴》) ④钟嵘:“因物喻志,比也。。”(《诗品》) ⑤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集传》)
综上所述,归纳来说:比,是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作比喻,以比附主观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一般称前者为喻体,后者为本体。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三:明喻,如“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隐喻,如“哀今之人,胡为虺蜴?”(《小雅·正月》);借喻,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
关于“兴”——
①郑玄引郑司农语:“兴者,托事于物。”(《周礼·注》) ②挚虞:“兴者,有感之词也。”(《文章流别论》)
③刘勰:“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文心雕龙·比兴》) ④郑樵:“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类推,不可以理义求也。”(《六经奥论》)
⑤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⑥姚际恒:“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相关也。”(《诗经通论》) 综上所述,归纳来说:兴,亦是一种创作手法,即借助其它事物开头,通过联想,触景生情,再转到本题。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三: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无关,如“扬之水,不流束楚”(《郑风·扬之水》);借物起兴,与后文诗意有关,如“有兔爰爰,雉离于罗”(《王风·兔爰》);以描写自然景物起兴,渲染气氛,寄寓情思,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作品中,赋、比、兴三者并非彼此毫不相关,常常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唐诗以前的诗歌(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