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版科学四上教参(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7课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一)背景和目标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当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如果学生们一直收集、保存

着前几节课使用后的浓盐水,他们也许该发现新的问题了。随着水分的蒸发,少量食盐析出并沉在杯底。这些食盐是从盐水里分离出

来的吗?食盐能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吗?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科学概念

●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1杯浓盐水、1杯清水、1根筷子、1个蒸发皿、1块石棉网、1个三脚架、1盏酒精灯、1盒火柴、1个放大镜。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教科书插图中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这或许是前几节课留下的浓盐水,水分减少后形成的。教科书要求给

浓盐水的液面做记号,是为了便于观察浓盐水中水分的变化。然后往杯中一点一点地加清水,并不断搅拌,使原来沉在杯底的食盐溶

解。照这样不断地加入清水的话,就可以不断地溶解更多的食盐。

然后,进行逆向思考:如果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水分蒸发而减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

会怎样呢?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地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呢?食盐

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第二部分:用加热的办法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

教科书介绍了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浓盐水的方法。因为是学生第一次自己使用酒精灯,教科书对酒精灯的火焰分层、点燃酒

精灯的方法、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强调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还通过卡通人物提示了酒精在灯外燃烧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要求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

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18

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与盐近似,且也溶解于水,说明

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可能就是食盐,也说明了原来盐的水溶液中的食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 最后,教科书简要介绍了海水晒盐的方法。 (四)教学建议

1.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最好能把前一节课的浓盐水收集起来,放在窗台上,经过几天的水分蒸发,杯底会有一些析出的食盐,很自然地引出本课的研

究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怎样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学生根据前几节课的研究会想到增加杯子里的水。加清水时要注意一点

一点地加,并不停搅拌,使杯子里的浓盐水接近于饱和状态。结合窗台上的浓盐水因水分蒸发有食盐析出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讨论:

如果杯中的水分因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么样?如果杯子里的水分全部蒸发掉,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么样?

2.指导学生作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实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使用酒精灯,教师要通过讲解、演示,让学生了解酒精灯的构造。点火与灭火的方法,可以让几位学生试

着操作一下,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要强调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待蒸发皿稍微冷却,不烫手后,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比较白色颗粒与食盐是否一样。组织学生讨论:蒸

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颗粒吗? 经蒸发皿加热蒸发得到的食盐,在颗粒形状和颜色上都会与原食盐颗粒有所不同,教学中无须回避。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溶

解于水,会大大增强这个问题的说服力。这里,教师应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解释。

四、评价建议

1.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将会比较多地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而描述的内容体现了观察的水平和思考的成果。因此,适宜对

学生在描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步进行即时评价,可以关注学生的下列情况。

(1)学生是否善于提出一个个新的、有意义的问题,乐于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获得各种观察研究

活动的体验。

(2)描述的内容是否针对正在研究的主题,描述的水准是否符合四年级学生的水平。

19

(3)学生能否在小组或班级交流自己的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2.本单元学生将学习两种有一定难度的操作技能,一是过滤,二是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直至析出食盐。可通过教师

观察检查给予评价。

3.本单元有较多的记录表,从记录的内容可以反映学生是否建立了溶解的概念,是否认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的限度等,

通过查看记录表可以评价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案例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校任洪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并倒入一小勺盐。)

教师:把少量食盐倒入水中,轻轻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溶解。

(搅拌,直至盐完全溶解。)

教师:再放入一勺食盐,搅拌后会怎么样? 学生:也会溶解。

教师:那老师不断地一勺一勺往水杯里加食盐,同时用筷子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学生:不会。

学生:到一定时候,盐就不溶解了。

教师:现在我们要研究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了,你想是什么问题? 学生:这杯水里最多能够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不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我们各小组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的话,应该统一些什么? 学生:各个小组的杯子里的水要一样多。

学生:大家都用筷子来搅拌,或者大家都不搅拌。 学生:盐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一杯水究竟有多少吧?咱们给它定个量,50毫升,怎么样? 学生:好的。

教师:现在,我们其实是研究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等会儿倒水时注意烧杯上的刻度。 教师:你估计50毫升水大概能够溶解多少食盐? 学生:20克。 学生:30克。 学生:50克。

学生:50克不可能,最多40克。

教师:各组商量一下,把你们小组想的大约能溶解食盐的克数记录下来,等会儿,实验结果出来,看看哪个组猜得最接近,好

20

吗?

学生:好。

教师:我给大家准备了同一种的食盐——精盐,那么加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各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计划?

学生:我们决定先往杯子里倒50毫升的水,再一勺一勺地加食盐,然后搅拌,看能够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一勺一勺地加食盐,要注意什么? 学生:每一勺尽量要一样多。 教师:怎么让它一样多?

学生:用勺子装盐的时候,用塑料尺抹一下,每一勺都变成平平的一勺了。就基本上一样多了。 教师:不错!那么最后怎么知道到底加进去几克盐了呢?

学生:用天平称一下一勺盐有几克,再算一算加了几勺盐,乘一乘就算出来了。 教师:非常好!关于加盐,别的小组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我们先用天平称一克盐,放在一张小纸片上,然后,一克一克地称出来,每一克放一张小纸片上,再一包一包地倒在杯

子里搅拌。

教师: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老师建议每一包装2克盐,可以节约时间。

教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前一勺盐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可以加后一勺盐? 学生:应该等前一勺盐溶解了再加。 教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不然的话,可能前面一勺盐溶解不完,又加了后一勺,这样就算不清楚了。 教师:很好,这一点很重要!

教师:那么,要是加了7勺盐,第7勺盐没有完全溶尽,那怎么算呢? 学生:第7勺算一半。

学生:看第7勺溶解了多少,估计一下。

教师:不错!请大家明确实验的要求,先看清上面的实验提示,然后开始动手。 (实验提示:1.请各小组明确分工,注意合作。2.严格按照刚才的设计进行实验。3.别忘了及时记录。4.实验结束,整理好材

料,准备汇报。)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怎么样? 学生:大约15克。 学生:大约16克。

学生:我们小组50毫升水最多能够溶解16克精盐。 学生:??

教师:同学们注意了吗?最多的小组溶解了多少克?最少的小组溶解了多少克? 学生:最多16克,最少13克。

教师:比较一下,和你们原来的猜测接近吗? 学生:接近(不太接近)。

学生:各组做出来的数字差不多的。

教师:不错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板书: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21

教师:现在我们能够回答一杯水能够溶解多少食盐了吗? 学生:能。

学生:一杯50毫升的水大约能够溶解16克精盐。 (教师举起一杯食盐溶液)

教师:这个杯子的杯底还有一些食盐没有溶解,我们想让这些食盐也溶解,有哪些办法? 学生:拼命搅拌。

学生:刚才已经搅拌过了,不行的。 学生:加进去一点水。 学生;用火烧,加热。

教师:再提一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让溶解了的食盐再出来?我们下节课要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下课了,我们还可以用别的物质做刚才的实验吗? 学生:可以用糖,白糖。

教师: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着做这个实验吧。下课。

六、参考资料

溶 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以分子、离子或原子状态)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均匀而稳定的体系称为溶液。例如,当食盐溶

解于水时,微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扩散到水分子之间,就形成食盐水溶液。将上述溶液放在密封容器里,只要

温度、压强不变,那么无论放置多久,食盐都不会析出。

砂糖溶于水时,砂糖分子均匀扩散到水中成为液态溶液。铜和金熔融在一起,两种金属原子互相混合而成为固态溶液——合金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等混合在一起形成气态溶液(常称为“气体混合物”)。只要是高度分散体系都可称为溶液。

通常人们所说的溶液,一般只是指液态。用水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的溶液,称为“酒精溶液 ”。

根据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大致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根据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等于或小于该温度(和压强)下的溶解度

,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静置片刻后,悬浮在水里的固体小颗粒逐渐下沉。如泥土放入水中搅拌后,

得到的是混浊的液体,就是一种悬浊液。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科版科学四上教参(5)在线全文阅读。

教科版科学四上教参(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15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