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结论成立,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KI=2KCl+I2 ,C中的试剂是 NaOH溶液 . 【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 i.A中部分固体熔化,上方出现白雾; (1)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2)添加药品,连接装置. (3)点燃酒精灯. 【实验分析】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iii.B中溶液变蓝. (1)小组讨论一致认为现象i中的白雾是盐酸小液滴,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FeCl3?6H2O受热水解增强,生成HCl气体同时失去结晶水,HCl与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
(2)分析现象ii时发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FeCl3?6H2O是棕黄色,沸点不高,黄色气体重含有FeCl3也会导致B中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Fe3++2I﹣=2Fe2++I2 .
小组同学通过下列实验证明现象ii的黄色气体中含有Fe3+,将下列实验补充完整:
a.只在A中加入FeCl3?6H2O,加热,开始产生白雾,稍后出现黄色气体,管壁仍有黄色液滴.
b. 将黄色气体通入B中的KSCN溶液 ,溶液变红.
(3)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含有 Cl2,小组在A、B 间增加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气体依次通过饱和氯化钠溶液、KI淀粉溶液后,KI淀粉溶液变蓝,证实黄色气体中含有Cl2.饱和氯化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除去气体中的FeCl3 . (4)A中固体充分加热后得到Fe2O3和MnCl2,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A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nO2+2FeCl3?6H2OFe2O3+MnCl2+Cl2↑+2HCl↑+11H2O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Fe2O3的方法是: 加足
21
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即得Fe2O3 .
【安全预案】在实验过程中,若试管B中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应立即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c (填写编号). a.移去酒精灯
b.取下B中盛有溶液的试管
c.将A、B间的导管从乳胶管中取出.
【考点】U2: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S5: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分析】【实验设计】A中制备氯气,B中氯气氧化KI,C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分析】(1)氯化铁水解生成HCl,受热逸出,据此分析;
(2)铁离子氧化碘离子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检验铁离子用KSCN溶液; (3)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氯化铁蒸汽;
(4)MnO2与FeCl3?6H2O反应生成氯气、Fe2O3和Mn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质量守恒可写;根据物质的水溶性分析; 【安全预案】阻止倒吸的操作是迅速拆下导气管.
【解答】解:【实验设计】A中制备氯气,B中氯气氧化KI,则B中反应为:Cl2+2KI=2KCl+I2;C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Cl2+2KI=2KCl+I2;NaOH溶液;
【实验分析】(1)FeCl3?6H2O受热水解增强,生成HCl气体同时失去结晶水,HCl与H2O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形成白雾;
FeCl3?6H2O受热水解增强,HCl与H2O故答案为:生成HCl气体同时失去结晶水,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2)铁离子氧化碘离子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铁离子用KSCN溶液,将黄色气体通入B中的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黄绿色气体中含有铁离子;
故答案为:2Fe3++2I﹣=2Fe2++I2;将黄色气体通入B中的KSCN溶液; (3)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氯化铁蒸汽,故可除去气体中的FeCl3; 故答案为:除去气体中的FeCl3;
(4)MnO2与FeCl3?6H2O反应生成氯气、Fe2O3和Mn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2
则反应为:MnO2+2FeCl3?6H2O Fe2O3+MnCl2+Cl2↑+2HCl↑+11H2O;混合物
为氯化锰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锰溶于水,氧化铁不溶,故分离出Fe2O3的方法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即得Fe2O3; 故答案为:MnO2+2FeCl3?6H2O
Fe2O3+MnCl2+Cl2↑+2HCl↑+11H2O;加足量
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干燥,即得Fe2O3;
【安全预案】已经开始发生倒吸,导管中含有溶液,取下小试管仍然会倒吸,移去酒精灯,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更容易发生倒吸,将A、B间的导管从乳胶管中取下,可以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性质探究实验,侧重对原理分析、陌生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1.(15分)(2017?郑州三模)CuSO4和Cu(NO3)2是自然界中重要的铜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SO4和Cu(NO3)2中阳离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 [Ar]3d9 ,S、O、N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S .
NO3﹣的立体构型是 平面三角形 ,(2)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为 BF3 (填化学式).
(3)CuSO4的熔点为560°C,Cu(NO3)2的熔点为115℃,CuSO4熔点更高的原因是 CuSO4和Cu(NO3)2均为离子晶体,SO42﹣所带电荷比NO3﹣大,故CuSO4的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
(4)往CuSO4溶液中加人过量NaOH能生成配合物[Cu(OH)4]2﹣.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示出配位键的位置)
(5)化学实验室常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存在,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sp3 .
23
(用箭头表
(6)利用新制的Cu(OH)2检验醛基时,生成红色的Cu2O,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该晶胞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0,0);C为(,,).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它代表 Cu 原子.
②若Cu2O晶体的密度为d g?cm﹣3,Cu和O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Cu) pm和r(O) 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列式表示Cu2O晶胞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
.
【考点】9I:晶胞的计算;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分析】(1)CuSO4和Cu(NO3)2中阳离子为Cu2+,其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9,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但第VA
族大于第VIA族元素,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2)根据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O3﹣的空间构型,求等电子体常采用上下左右平移元素,同时调电子的方法求解;
(3)CuSO4的熔点为560°C,Cu(NO3)2的熔点为115℃,二者都是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晶格能和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有关;
(4)往CuSO4溶液中加人过量NaOH能生成配合物[Cu(OH)4]2﹣,为配离子,OH﹣与Cu2+之间是配位键,用箭头表示;
(5)乙醛分子的结构式为:,醛基为平面型,甲基为
四面体型,据此判断两个C的杂化方式;
(6)①根据Cu2O的晶胞结构,已知A、B、C的原子坐标分别为(0,0,0),
24
B(1,0,0),C(,,),注意到其中存在的正四面体构型,根据立体几何写出D的原子坐标; ②根据晶体的密度公式:
计算,其中z为一个晶胞的粒子数,Mr为一个
粒子的相对质量,V为一个晶胞的体积,晶胞的空间利用率=计算.
,据此
2+
CuSO4和Cu【解答】解:(1)(NO3)其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9,2中阳离子为Cu,
同周期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但第VA族大于第VIA族元素,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则S、O、N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S, 故答案为:[Ar]3d9;N>O>S;
(2)对于NO3﹣,根据VSEPR理论,中心N原子的配位原子数为BP=3,孤电子对数为LP=
=0,则价电子对数为VP=BP+LP=3+0=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中心N原子为sp2杂化,则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等电子体是指原子数目相同,价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则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有BF3,或BCl3,BBr3,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BF3;
(3)CuSO4的熔点为560°C,Cu(NO3)2的熔点为115℃,二者都是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晶格能和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有关,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则晶格能越大,这里SO42﹣所带电荷比NO3﹣大,故CuSO4的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故答案为:CuSO4和Cu(NO3)2均为离子晶体,SO42﹣所带电荷比NO3﹣大,故CuSO4的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4)往CuSO4溶液中加人过量NaOH能生成配合物[Cu(OH)4]2﹣,为配离子,OH﹣与Cu2+之间是配位键,用箭头表示,则不考虑空间构型[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北省武汉十一中2017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