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生物教案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研组名称 生物组 备课人 审核人
总 课 题 课 题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1 课 型 第 1 课时 新授 第四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防止不合理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态灭绝。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明确活动目的及任务。 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小组带齐工具前往活动地点捕捉生物。 统计所捕生物数量并做记录。后将生物放回大自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产生所得结果的原因,找出答案。 讨论、分析图片资料,并回答课本13页讨论1。答案详见教学参考书44-45页 备课札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四、引入 以“寻找校园内的小生物”的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以及对学生捕到的各种颜色的小生物进行分析和讨论过程引出课题。 二、寻找学校附近的小生物 1、将学生分成4-5组,带到校内草坪附近或树林周围等地。提出有关活动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认真捕捉等。 2、组织各组同学统计所捕到生物的数量,然后将生物放回大自然。 3、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班级,分析产生所得结果的原因。得出: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差异大的生物容易被发现,反之不易被发现,这样的生物能更好的生存繁衍。 三、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12-13页图 片资料。 第 11 页 共 62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作品。(作品形式可由学生自定) 总结生物的适应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1)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动物具有与其运动方式(如飞等)相适应的器官。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分析DIY的第一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白色瓷盆里的金鱼体色变浅一些,深色瓷盆里的金鱼体色变更深些。这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以适应环境的本领,利于它的生存。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DIY的第二题。 备课札记 2、提出问题:除书上介绍的资料外,你还能列举一些有关“生物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即讨论题2)组织学生展示各组课前准备的资料 (然后教师可以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加以补充)。 3、提问:生物的适应现象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对生物的适应现象 做更具体的分析。 四、小结及习题巩固 1、组织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对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生物都遵循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规律。 2、组织学生共同思考DIY的第一题。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并布置课后完成DIY的第二题。 教后反思
第 12 页 共 62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生物教案
第五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研组名称 生物组 备课人 审核人
总 课 题 课 题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3 课 型 第 1 课时 新授 第五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初步了解本节学习任务及学习目的 认真对照书中图示识记各种工具。 从整体上认识显微镜的功能及结构。 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过程,初步掌握部分结构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自己尝试操作。 备课札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概述:科学探究是揭开自然界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生命科学必须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而实验是一切探究的基础,认识和学会使用生物实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使用实验常用工具 组织学生对照课本14页各实验工具图示,识记各种实验工具实物。(建议提前交代操作规则及注意安全问题。)期间教师到学生中间巡视、指 导。 三、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概述: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精密光学仪器,用于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结构。我们今天认识的是一种光学显微镜。还有更先进的如电子显微镜。 2、首先重点介绍镜头(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做准确示范。 第 13 页 共 62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自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同组同学相互纠正,组间也可相互帮助,或向老师求助。 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逐步学习操作步骤。之后自己练习,组员间相互纠正。发现问题可向老师求助。 部分同学参与台前演示,其余同学参与纠正。 小结本节内容。 讨论分析课本17页讨论题目。有能力的同学课后完成DIY。 备课札记 3、组织学生对照课本15页的图示及文字,自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期间到学生中巡视、指导。然后利用课件播放、总结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四、学习使用显微镜 1、按照课本16-17页顺序,边演示边和学生共同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行练习。 2、找学生到讲台前,用事先准备好的装片(如人的血液涂片)或其它物体(如头发)示范如何用显微镜观察。然后请同学加以纠正。 五、小结、习题巩固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并完成讨论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习题答案详见参考书49页) 教后反思
第 14 页 共 62 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生物教案
第五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研组名称 生物组 备课人 审核人
总 课 题 课 题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3 课 型 第 2 课时 新授 第五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你知道怎样操作吗? 二、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1、 以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为例,组织学生首先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9页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资料。 3、 指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完成课本20页讨论1。(答案详见参考书50页) 三、小结反思习题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讨论2、3(答案详见参考书50-51页)。布置学生设计“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方案。 教后反思 思考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步骤。 小组讨论、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的探究方案。 阅读、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资料。并和自己设计的过程比较有何不同。 完成讨论1。学习信息库相关知识,识记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完成讨论2、3题。尝试设计“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方案。
第 15 页 共 62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