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断机
1、接送料工作台面应和切刀下部保持水平,工作台的长度可根据加工材料长度决定。 2、启动前,必须检查切刀应无裂纹,刀架螺栓紧固,防护罩牢靠。然后用手转动皮带轮,检查齿轮啮合间隙,调整切刀间隙。
3、启动后,先空运转,检查各传动部分及轴承运转正常后,方可作业。
4、机械未达到正常转速时不得切料。切料时必须使用切刀的中下部位,紧握钢筋对准刃口迅速送入。
5、不得剪切直径及强度超过机械铭牌规定的钢筋和烧红的钢筋。一次切断多根钢筋时,总截面积应在规定范围内。
6、剪切低合金钢时,应换高硬度切刀,直径应符合铭牌规定。
7、切断短料时,手和切刀之间的距离应保持150mm以上,如手握端小于400mm时,应用套管或夹具将钢筋短头压住或夹牢。
8、运转中,严禁用手直接清除切刀间的杂物。钢筋摆动周围和切刀附近非操作人员不得停留。
9、现机械运转不正常有异响或切刀歪斜等情况,应立即停机检修。 10、作业后,用钢刷清除切刀间的杂物,进行整机清洁保养。 (四)、钢筋弯曲机(现场又称成型机)
1、工作台和弯曲机台面要保持水平,并准备好各种芯轴及工具。
2、按加工钢筋的直径和弯曲半径的要求装好芯轴、成型轴、挡铁轴或可变挡架,芯轴直径应为钢筋直径2.5倍。
3、检查芯轴、挡块、转盘应无损坏和裂纹,防护罩紧固可靠,经空运转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4、作业时,将钢筋需弯的一头插在转盘固定销的间隙内,另一端紧靠机身固定销,并用手压紧,检查机身固定销子确实安在挡住钢筋的一侧,方可开动。
5、作业中,严禁更换芯轴、销子和变换角度以及调速等作业,亦不得加油或清扫。 6、弯曲钢筋时,严禁超过本机规定的钢筋直径、根数及机械转速。
7、弯曲高强度或低合金钢筋时,因按机械铭牌规定换算最大限制直径并调换相应的芯轴。 8、严禁在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站人。弯曲好的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弯钩不得朝上。
9、转盘换向时,必须在停稳后进行。
21
(五)、钢筋冷拉机
1、根据冷拉钢筋的直径,合理选用卷扬机,卷扬钢丝绳应经封闭式导向滑轮并和被拉钢筋方向成直角。卷扬机的位置必须使操作人员能见到全部冷拉场地,距离冷拉中线不少于5m。 2、冷拉场地在两端地锚外侧设置警戒区,装设防护栏杆及警告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在此停留。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离开钢筋至少2m以外。
3、用配重控制的设备必须与滑轮匹配,并有指示起落的记号,没有指示记号时应有专人指挥。配重框提起时高度应限制在离地面300mm以内,配重架四周应有栏杆警告标志。
4、作业前,应检查冷拉夹具,夹齿必须完好,滑轮、拖拉小车应润滑灵活,拉钩、地锚及防护装置均应齐全牢固,确认良好后,方可作业。
5、卷扬机操作人员必须看到指挥人员发出信号,并待所有人员离开危险区后方可作业。冷拉应缓慢、均匀地进行,随时注意停车信号或见到有人进入危险区时,应立即停拉,并稍稍放松卷扬钢丝绳。
6、用延伸率控制的装置,必须装设明显的限位标志,并要有专人负责指挥。
7、夜间工作照明设施,应设在张拉危险区外,如必须装设在场地上空时,其高度应超过5m,灯泡应加防护罩,导线不得用裸线。
8、作业后,应放松卷扬钢丝绳,落下配重,切断电源,锁好电闸箱。 八、混凝土振捣器安全管理规定
1、使用前检查各部应连接牢固,旋转方向正确。
2、振捣器不得放在初凝的混凝土、地板、脚手架、道路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如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切断电源。
3、插入式振捣器软轴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c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振动棒应自然垂直地沉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或使钢筋夹住棒头,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
4、振捣器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混凝土粘结在电动机外壳上妨碍散热。
5、作业转移时,电动机的导线应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6、用绳拉平板振捣时,拉绳应干燥绝缘,移动或转向时不得用脚踢电动机。 7、振捣器与平板应保持紧固,电源线必须固定在平板上,电器开关应装在手把上。 8、在一个构件上同时使用几台附着式振捣器工作时,所有振捣器的频率必须相同。 9、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10、作业后必须做好清洗、保养工作。振捣器要放在干燥处。 九、蛙式打夯机安全管理规定
22
1、蛙式打夯机适用于夯实灰土和素土的地基、地坪及场地平整,不得夯实坚硬或软硬不一的地面,更不得夯打坚石或混有砖石碎块的杂土。
2、两台以上蛙夯在同一工作面作业时,左右间距不得小于5m,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 3、操作和传递导线人员都要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胶鞋。
4、检查电路应符合要求,接地(接零)良好。各传动部件均正常后,方可作业。
5、手把上电门开关的管子内壁和电动的接线穿入手把入口处,均应套垫绝缘管或其他绝缘物。
6、作业时,电缆线不可张拉过紧,应保证有3—4m的余量,递线人员应依照夯实的线随时调整,电缆线不得扭结和缠绕。作业中需移动电缆线时,应停机进行。
7、操作时,不得用力推拉或按压手柄,转弯时不得用力过猛。严禁急转弯。 8、夯实填高土方时,应从边缘以内10—15cm开始夯实2—3遍后,再夯实边缘。 9、在室内作业时,应防止夯板或偏心块打在墙壁上。
10、作业后,切断电源,卷好电缆,如有破损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十、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
电动工具按其触电保护分为I、II、III类。
I类工具在防止触电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联接起来。因此这类工具使用时一定要进行接地或接零,最好装设漏电保护器。无可靠措施现场不准使用I类工具。
II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设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即使用时不必接地或接零。在机械铭牌标有“回”形标。
III类工具防止触电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其额定电压不超过50V,一般为36V,故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中,除了根据各种不同工具的特点、作业对象和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外,还应共同注意以下事项:
1、为了保证安全,应尽量使用II类(或III类)电动工具,当使用I类工具时,必须采用其它安全保护措施,如加装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条件未具备时,应有牢固可靠的保护接地装置,同时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2、使用前应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和电动工具铭牌上所规定扩额定电压相符。长期搁置未用的电动工具,使用前还必须用500V兆欧表测定绕组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7M?,否则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3、操作人员应了解所用电动工具的性能和主要结构,操作时要思想集中,站稳,使身体保持平衡,并不得穿宽大的衣服,不戴纱手套,以免卷入工具的旋转部分。
4、使用电动工具时,操作者所使用的压力不能超过电动工具所允许的限度,切忌单纯快而用力过大,致使电机因超负荷运转而损坏。另外,电动工具连续使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徽型电机容易过热损坏,甚至烧毁。一般电动工具使用2h左右即需停止操作,待其自然冷却后再行使用。
5、电动工具在使用中不得任意调换插头,更不能不用插头,而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内。当电动工具不用或需调换工作头时,应及时拔下插头,但不能拉着电源线拔下插头。插插头时,开关应在断开位置,以防突然起动。
6、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电源线或电缆护套破裂,接地线脱落,插头插座开裂,接触不良以及断续运转等故障时,应即修理,否则不得使用。移动电动工具时,必须握持工具的手柄,不能用拖拉橡皮软线来搬运工具,并随时注意防止橡皮软线擦破、割断和扎坏现象,以免造成人身事故。
7、电动工具不适宜在含有易燃、易爆或腐蚀性气体及潮湿等特殊环境中使用,并应存放于干燥、清洁和没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对于非金属壳体的电机、电器,在存放和使用时应避免
23
与汽油等溶剂接触。
第九章 环境保护制度
一、为搞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本项目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检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二、土方施工阶段,四级风即停止土方施工,现场存土一律采用棚布覆盖,并洒水降尘。 三、本工程一律使用商品混凝土,从而降低扬尘和噪音污染。
四、施工现场设立垃圾分检站,做到施工垃圾及时清理并撒水除尘。垃圾站封闭,各类垃圾分类存放.
五、施工现场设立排水沟及沉淀池。禁止直接将现场的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六、施工现场按时撒水,防止尘土飞扬(按照天气情况调节洒水间歇时间)。水泥入库,白灰严密遮盖。
七、施工现场派专人管理车辆物料进场,防止洒落。
八、食堂设立隔油池,油料入库存放,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九、使用低噪声振捣棒。电锯,电刨等强噪声机具在封闭的木工房内使用,防止噪声污染。 十、施工现场场地、道路进行硬化;没有硬化的地方种植花草进行绿化,将现场建设成为美丽的公园。
第十章 料具存放管理制度
为了使施工现场料具存放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场容场貌的科学管理和现场文明施工,特制定出如下的料具存放办法。
(一)大堆材料的存放
1、机砖码放应成丁(每丁为200块)、成行,高度不超过1.5m;加气混凝土块,空心砖等轻质砌块应成垛、成行,堆码高度不超过1.8m;耐火砖不得淋雨受潮;各种水泥方砖及平面瓦不得平放。
2、砂、石、灰、陶粒等存放成堆,场地平整,不得混杂;色石渣要下垫上苫,分档存放。 (二)水泥的存放要求
1、库内存放;水泥库存要具备有效的防雨、防水、防潮措施;库门上锁,专人管理;分品种型号堆码整齐,离墙不少于10cm,严禁靠墙。垛底架空垫高,保持通风防潮,垛高不超过10袋;抄底使用,先进先出。
2、露天存放:临时露天存放必须具备可靠的苫、垫措施,下垫高度不低于30cm,做到防水、防雨、防潮、防风。
3、散灰存放:应存放在固定容器(散灰罐)内,没有固定容器时应设封闭的专库存放,并具备可靠的防雨、防水、防潮等措施。
4、袋装粉煤灰、白灰粉应存放在料棚内,或码放整齐后搭盖以防雨淋。 (三)构配件的存放要求 1、门窗及木制品
(1)堆放应选择能防雨、防晒的干燥场地或库房内,设立靠门架与地面的倾角不小于70o,离地面架空20cm以上,以防受潮、变形、损坏。
(2)按规格及型号竖立排放,码放整齐,不得塞插挤压,五金及配件应放入库存内妥善保管。
(3)露天存放时应下垫上苫,发现钢材表面有油漆剥落时应及时刷油(补漆);铝合金制品不准破坏保护膜,保证包装完好。
2、混凝土构件:分类码放,堆放整齐;场地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 (1)圆孔板:底垫木要求够长,厚度不小于10cm,须放在距板端20~30cm处(长向板为30~40cm处)每块间隔垫木要上下对齐并在同一垂直线上,垫木厚度不小于3cm,四个角要垫平垫实,不得有脱空现象;每垛堆放不得超过10块。
(2)大楼板:底层垫木要通长,断面不小于10×10cm;每层垫木厚度不小于5cm,长度为
24
40cm(大楼板宽小于3170mm),或50cm(大楼板宽为3770mm),并放置在平行于板的长边,四角上下对齐对正,垫平垫实;码放最多不超过9层(以6层为宜)。
(3)外墙板:应竖立存放,倾斜角不小于70o,搭设靠立架存放。
(4)槽型屋面板:底垫木不小于10×10cm,每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在同一垂直线上,并且应在边肋上;重叠堆码不得超过10层(以8层为宜)。
(5)雨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后方可起吊和堆放;起吊时应使四个吊环同时受力,吊绳与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45°;重叠堆放时,中间须加垫木,厚度应不小于7cm,底垫木通长不小于10×10cm;每层垫木位置应上下对齐并在同一垂直线上;每垛块数不得超过10块。
(6)楼梯: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后方能起吊、运输和堆放;起吊时吊索与水平夹角不小于45°,在起吊运输和堆放过程中,构件均应处于正向位置(TB15在运输和堆放时也可处于侧向位置);堆放时垫木应高于吊钩,并在吊钩附近,应上下对齐,并在同一垂直线上,构件码放的块数不超过6块。
(7)阳台板(休息平台板):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要求的70%后方可起吊与堆放;起吊时每个吊钩同时受力,吊绳与平面夹角应不小于45°;重叠码放时应加垫木,厚度不小于9cm,置放在距板端不大于30cm处,上下对齐,并在同一垂直线上;每垛块数不得超过9块(以6块为宜)。
(8)挑檐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100%后方可起吊和堆放;起吊时务使每个吊钩同地受力,吊绳与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45°;堆放应竖立码放,并在一端有靠支撑,每块间应用7cm厚方木隔垫。
(9)梁:长梁一般不要重叠堆放,跨长较小的长梁重叠堆放时,垫木不能低于吊钩,应放在靠近支座并在同一垂直线上,层数不超过3层。过梁重叠码放时,底垫木不小于10×10cm,中间垫木不小于5cm,支点应在吊点外,上下垫木在同一垂直线上,层数不超过4层。
(11)预制柱:一般不易重叠码放,加重叠堆放不得超过2层。
(12)屋架、T型梁、薄腹梁:不应重叠码放。堆放时必须正放,两侧加撑木,并不得少于3处,使其稳定。
(四)钢材及金属材料的存放要求
1、须按规格、品种、型号、长度分别挂牌堆放,底垫木不小于20cm。
2、有色金属、薄钢板、小口径薄壁管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不得露天存放。
3、码放要整齐,做到一壮举齐一条线。盘条要靠码整齐;成品半成品及剩余料应分类码放,不得混堆。
(五)木材的存放要求
1、应在干燥、平坦、坚实的场地上堆放,垛基不低于40cm,垛高不超过3m,以防腐防潮。 2、应按树种及材种等级、规格分别一头码放,板方材顺垛应有斜坡;方垛应密排留坡封顶,含水量较大的木材应留空隙;有含水率要求的应放在料库存或料棚内。
3、选择堆放点时,应尽可能远离危险品仓库及明火的地方,并有严禁烟火的标志和消防设备,防止火灾。
4、拆除的木模板、支撑斜应随时整理码放,模板与支撑料分码。 (六)玻璃的存放要求
1、按品种、规格、等级定时顺序码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如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苫;禁止与潮湿及发挥物品(酸、碱、盐、石灰、油脂和酒精等)放在一起。
2、码放时应箱盖向上,不准歪斜或平放,不应承受重压或碰撞;垛高:2—3mm厚的不超过3层,4—6mm厚的不超过2层;底垫木不小于10cm;散箱玻璃应单独存放。
3、经常检查玻璃保管情况,遇有潮湿、霉斑、破碎的玻璃应及时处理。
4、装车运输时应使包装箱直立,箱头向前,箱间靠拢,切忌摇晃和碰撞;装卸搬运时应直立并轻拿轻放。
(七)五金制品的存放要求
1、按品种、规格、型号、产地、质料、整洁顺序定量码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汇编(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