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不高,农民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目前计划体制色彩较浓,农民自身的需求通常不是决定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决定性因素,而基层政府的财政结构和来自上级政府的要求才真正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项目与质量。受政绩考核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引起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只是为了执行上级要求而强制性供给。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摸的着的公共服务乡镇就非常热衷提供如水利交通,而对于影响农村长远发展的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则熟视无睹,而这些恰巧又是农民需求度极高的公共服务。
9
五、改进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的建议措施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是指“在农村公共服务相关制度安排背景下,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各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其运作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存在的不完善、不承受的现状使得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不高,从而制约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的实地研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提出我国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的改进对策。
(一)准确界定政府角色,转变公务员观念
界定政府角色是指跳出政府自身,站在整个社会的高度,重新设置政府的职能,从而设计农村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理念对政府角色进行界定,使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
同时公务员要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一切,独断专行工作作风。除了听从上级领导的指示外,还要格外重视人民的需求及满意度。树立“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从满足人民需要出发,使得公共服务的提供更加符合农民的需求。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公财政支出
针对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国家致力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但目前中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依然是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难题。主要原因是,过去解决“三农”问题更多注重于在农村内部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种把“三 9
12
1110
参见郭生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第25-40页
1011
张红:《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中国期刊网.2010,第7页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4 12
参见李敏,李剑文:《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10,第57-79页
14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单位的研究思路,实现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农”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村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城市与农村中实现良性转化与互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是我国城乡发展悬殊的主要体现,因此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国家财政的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社会,如目前农村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小范围进行改革试点以外,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财政支农结构,增加公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实现均衡的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体现。由于基层政府财政力量单薄,应该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结构,把财政对生产经营方面的投入逐步转移到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上来,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
(三)建立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大都是由各级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进行决策供给,这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忽略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加之基层政府盲目追求政绩及经济效益,使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难以满足农民的真正需求。其结果不仅造成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低,而且导致供给成本较高,无形中加重了居民负担。农民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享受者,农村公共服务应该根据农民自身的需求进行提供。建立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立足于农村的实际,从而提高农民的满意度,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首先应该提高农民的公民意识。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社会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公民意识不强,无法表达自己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而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实际需求不协调。因此,建立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的前提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民的公民意识,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以多方配合形成、形成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一是充分意识到村委会的作用,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有效形式,使农民个人的需求得以充分表达。二是积极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通过他们实地了解及时将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以书面形式提交上级,使公共服务决策机构能了解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三是通过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例如农民合作社以及一些农民自发成立的代表组织等,提供需求表达。另外随着信访制度的完善, 加之互联网媒体的中介作用, 农民也可以主动表达公共服务的需求。 13
13
丁辉侠:《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分析》[J].商业时代.2012,第33-42页
15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四)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是政府,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与城市人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多种多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基于社会公平的原则,是一种普遍的无差别的公共服务,不因地域、民族、性别、经济因素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单靠政府提供无法满足民众多元化需求。这就需要引入市场以及第三部门的参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共同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有利于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打破了政府的垄断地位,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首先应坚持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导地位,对于纯农村公共服务,如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部署提供。对于竞争性、经营性的农村公共服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参与提供。对于非竞争性产品,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供给,提供过程中采取价格听证制度、招投标制度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同时,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主体,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持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过程中的社会秩序,维护农民在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利益。
15
14
结语
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其中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存在水平不高,供需失衡等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共医疗、交通道路、水利电力、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五个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出村民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举水乡农民对于公共医疗、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方面满意度不高,同时也对于这三个方面的需求量最大。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第二、国家对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匮乏;第三、供给决策机制不完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笔者结合我国现阶段偏远山区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准确界定政府角色,转变公务员观念,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打破我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公财政支出,打破我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再次,建立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提高农民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最后,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引入市场以及第三部门的参与,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 1415
韦小鸿,马倩美;《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特区经济.2007,第73-85页 参见黄凯.;《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第61-67页
16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专著
[1]刘秀艳,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唐铁汉,袁曙宏.公共服务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3]赵成福 社会转型中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期刊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2012,12:4-20.
[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J].中国行管理,2005.02:10-15
[6]李敏,李剑文.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05:148-152
[7]吴长波,徐鑫.日本农业产业化法律政策及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2,02:214-218 [8]丁辉侠.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分析[J].商业时代,2012,07:97-98. [9]崔国胜,唐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进展与思考[J].改革,2005,10:51-55
[10]韦小鸿,马倩美.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特区经济,2007,11:148-149
[11]汪阳红.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04:61-62
报纸
[12]宓明君、金一超.日本现代化中的农业立法变迁[N].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442-447
[13]丁辉侠.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制度安排与保障机制[N].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23-126
[14]彭焕才.城乡统筹发展中新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N].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4:73-76
外文原始资料类
[15]Albert Meijer,Stephan Grimmelikhuijsen,Gijs Jan Brandsma.Communities of Public Service Support[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1,291
[16]Bjorn Wellenius, Vivien Foster, Christina Malmberg-Calvo:Private Provision of
17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Rural Infrastructure Services:Competing for Subsidies. World Band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3365,August 2004
电子文献
[17]中国庆元网.举水乡风采http://qynews.zjol.com.cn/qynews/xzfc/jsx/,2013-12-11
学位论文
[18]吴明.日本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日本农协研究[D].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9]张红.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研究[D].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姜岩.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研究[D].2009年天津大学博士论文 [21]王富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插入内容 (2)(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