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只有1%的人很不满意。而调查结果显示方便程度中认为不满意的人较多,27%和13%的人分别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其余16%的人很满意,25%的人满意,19%的人一般满意。
据了解,举水乡距离县城57公里,不仅路途远,且连接县城的道路等级不高,在对内交通上,虽然举水乡大部份行政村都已通硬化的康庄公路,但所通村道都属断头路,农村公路没有联网,村道发挥效益有限。交通对于一个地区的作用不仅是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更有助于发展地区的经济,在城市交通日益发展的同时,农村道路建设急需完善。
表格 3-3
村民满意度(%) 交通道路 很满意 环境 方便程度 公共交通收费 23 16 21 满意 27 25 29 一般 34 19 33 不满意 16 27 16 很不满意 0 13 1 4.水电供给
从图表3-2和图表3-3不难看出调查的农民对于电价不满意程度偏高,有29%的人对电价不满意,并且有7%的人很不满意用电价格;而对水价不满意的人只占到16%,并且没有人很不满意水价。举水乡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并且水质清澈,因此,村民对于水价的满意度较高。虽然举水乡虽然举水乡拥有35千伏变电所一座,该变电所有35千伏线路1条,10千伏线路10条,小水电10千伏线路4条,供应举水乡、龙溪乡所有村民用电,该变电所已有15年,随着两个乡的村民增多,该变电所规模却没有扩大,使得举水乡人民对于电价的满意度不高。
如今新建的水站基本用于供应城镇居民,市场地位不平等制约了农村水电企业的发展,以农村水电为基础的地方供电企业供区电网结构薄弱、网络小,与国家电网相比处于绝对的弱势,在配网规划、政策扶持等方面难以享受到与大电网平等的市场地位,使得农村用户用电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图表 3-2
9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图表 3-3
5.社会保障
笔者在社会保障方面分别从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具体保障金额的满意度对样本农村村民进行调查。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随机抽取的村民中每个人都参加了,说明举水乡医疗保险基本得以落实,不过不满意度占到了26%,并且很不满意占到了9%,说明了该地的医疗保险落实过程还存在缺陷,村民普遍反映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参加医保并没有太大受益,还有办理手续复杂也是一个影响满意度的原因。
抽取的100名村民中只有34%的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制度,认为满意的人占到20.6%,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到29%和3%。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全覆盖,而举水乡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只占到27%,并且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民根本不了解养老保险制度,说明养老保险在农村落实还存在很大问题。
表格 3-4
村民满意度(%) 社会保障 很满意 医疗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具体保障金额 5 0 3 3 满意 21 21 18 22 一般 39 47 40 39 不满意 26 29 31 30 很不满意 9 3 8 6 6.教育文化
笔者将教育方面设置了教学水平、收费和教学设施三个维度进行调查。从图表3-4看出,在这三个方面,收费情况的满意度较高。教学水平中,认为很满意和满意的人占到了22%,说明举水乡的师资力量不够。收费情况满意度比较好的原因是本地以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杂费,因此有41%的人认为收费满意和很满意。在教学设施上,认为很满意和满意的人只有29%。目前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许多家长为了让白己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10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选择将白己的孩子送去县城学校就读。在举水乡的村民看来,无论是在教学设施上、老师教学水平和生活安全上,县城学校有着明显的优势。这就导致举水乡中心小学目前只有56人在读,从而导致了师资、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育方面公共服务质量的下降。
图表 3-4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来,农村人们生活质量正在不断提高,同时农民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文化休闲与科技推广也成为重要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在文化休闲设施方面,认为很满意的人占到7%,有27%的人认为满意,42%的人认为一般,24%的人不满意。在农业据了解,举水乡的村民对文化休闲方面十分重视,尤其是月山村村民每年还会自编自演春晚,不过乡文化中心休闲设施不够多种多样,不能满足全乡人民的日常休闲娱乐,造成满意度不高。生产技术推广方面,2%的人很满意,14%的人满意,45%的人认为一般,不满意的人占到36%,3%的人很不满意。村干部反应,乡里很难请到技术过硬的农技员,在调查过程中,村民还是通过电视广播来获取农业技术,对于乡里的农业技术推广,普遍认为没有效果,不具有实用性。
图表 3-5
(三)村民期望改善公共服务项目
由图表3-6 可以看出,公共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是农民最期望改善的公共服务项目,而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相对来说期望较弱。由表格3-1与图表3-6的对比分析中看出,满意度和期望改善的公共服务并不完全存在反比例,即农民满意度最低的公共服
11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务在期望中并不是最高的。具体表现在:1、村民最期望改善的公共服务不是农民满意度最差的社会保障而是公共医疗,说明医疗建设在农民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交通道路是村民满意度最高的公共服务项目,但在期望中是却高于水电设施,由此看来举水乡近年在交通道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农民一定的支持,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
图表 3-6
四、我国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纵观我国公服务发展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偏远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具体实施方面的不足,涉及整个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我国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公共服务提供过程的不足,通过对先进案例的分析,更好的确立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框架,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立基础。
(一)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存在问题 1.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对于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不高,体现在教育、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上,由此看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公共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与日趋变化的需求相比,目前我国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总量不足,公共服务的质量偏低,尤其是在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义务教育等基本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
2.基层公务员服务意识不足
为民服务,是政府软环境建设永恒的话题,公务员服务意识是软环境营造的核心。政府作为凌驾于其他社会组织之上的更高的组织,为国家服务、为公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政府存在的价值基础。在对举水乡镇政府的公务员进行调查时,他们普遍认为“县政府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并不高。官本位意识以及自上而下的传递渠道使得原本以服务为目标的政策在执行时失去了原本的价值,造成了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不高。
12
浙江万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偏远山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研究
3.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
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表现在政府公共支出项目与农户的公共服务需求不匹配。对样本农村的调查中显示,农村公共服务供应与需求呈现反比现象,越是满意度低的公共服务越是供应少。从举水乡总体公共服务供应量来看,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供应缺口最大,这些偏偏是农民需求度最高的项目。而近期举水乡大力发展的环境整治,旅游设施发展却成为大家所不大关注的项目,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参与经济建设活动的偏好。公共服务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人们的需求是公共服务提供的重要依据,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现象的背后是对农民需求认识的不足。
(二)偏远山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
长期的封建社会,造成我国官本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政府扮演着“生产者、控制者、监督者”的角色,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政府部门习惯用行政命令和指令的形式直接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政府权力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公务员习惯于以完成上级命令,只知道一味的完成任务。虽然近年来,中央一直贯彻重视民生,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服务民众的政策,但到了基层政府时,却变成了政绩硬性指标,从而失去了政策原有的目的。在“政绩”和“考核指标”任务下进行公共服务的供给,并不能真正满足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2.国家对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匮乏
一直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财政资金有着城市投入偏好。在国家重城轻乡的政策背景和以农补工的发展状况下,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城乡的投入存在着巨大差异,农民没有和城市居民一样公平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农村公共服务由基层提供,乡镇政府承担了许多应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出,并将一部分负担转嫁给了农民,不仅加剧了基层财政的紧张状况,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修建道路、兴办学校医院、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等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却变成了以“农民自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供给方式。由于大部分农村基层政府的财力有限,导致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导致大多类似于本文选取的样本的农村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内容满意度偏低。
3.供给决策机制不完善
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调,表现在农民对政 8
8
王筱:《乡镇政府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D].汕头大学,2010,第29页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插入内容 (2)(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