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 教学实践
查研究相关的事物,准备一些相关的实物等等。既可独立进行,也可以相互合作。预习是开放的,它能给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更好地把阅读与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2.务实。由于预习以学生独立研读材料为主,且大多数都在课外进行,有时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不能使每个学生形成相应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起点。怎样尽量避免这种总是呢?一是以课外预习为辅,以课内预习为主,不以课外预习代替课内预习,而将课外预习的重点放在可控性强的(如字词圈画、抄写等)和学生兴趣浓的或课内预习不能获得的内容方面(如调查、研究、访问、收集等方面),但有效的方法是高度重视课内外结合,使优势互补。二是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定教,多用功夫抓好课内预习。其关键是不能与学生争时间,要有求实态度,尊重学生阅读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阅读环境。如第七册《观潮》一课,若拿到课中预习,没有一节课时间恐怕是难到位的。最基本的要求应达到:①会识15个生字,能大致体会课后12个词;②能感知课文内容,并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是基础);③能自由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包括课前预习提示与课后思考等;④形成初步的读书感受并能提出自己反复努力仍不能解决的疑难(是重点),以及某些创造性发现等。这里的预习,就是使第一个学生基本达到这些要求。但是达到这些要求,不可能一气呵成,学生非在阅读材料中走几个来回,而且会走走停停(不同的学生走的方式与速度会不一样),但只要给足了时间和帮助,每个学生会在预习中得到充分发展,这样会把预习要求落在实处,从而为推进教学,为学定教寻找到最佳结合点。
3.巧控。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是不成熟的主体,因而教师要加强学生预习的指导与调控,既要放手,又不能撒手;既要引导,又不能干预太多。一是在学生自选基础上,结合新材料特点提示学生注意用好新方法。如《观潮》,注意重点抓作者观点和描写方法来读书预习。二是调控节奏,指导学生把每一步走扎实,注重循序渐进。三是营造学生主动研读的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互为老师,并激发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四是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形成亲和力。有的放矢地给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帮助。五是开放课堂,点醒学生,激发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与新的认识展示出来。既包括读懂了什么,也包括疑难与发现,还包括自己已形成的重要感受。
预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前面小跑”,这是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它绝对不可小视。预习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一篇课文教学的成败;学生预习能力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综合素质的形成;预习到了位,能有效体现因学定教的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体,得到最优的发展。
阜特教研- 69 -
教学实践 2006-11
浅谈培养聋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陈红霞
摘 要:自学能力是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它具有基础性、独立性、指导性、问题性四种基本特征。要充分地培养聋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自学能力 结构 培养能力
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加上多年来的实践与摸索,自学能力不仅是普通学生需要具备的,更是聋生需要培养的.自学能力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聋生的语文素质,培养聋生的智能均都有益处。
一、自学能力的结构
自学能力是由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具有基础性、独立性、指导性、问题性四种基本特征。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具体体现为以下十种因素。
1、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对于聋生来说,主要是指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即字典,词典的应用。培养聋生能迅速而准确地从字典或词典中查到某个字(词)条和义项。
2、理解题目的能力。初读课文后,能自主地把题目与课文内容建立起内在联系。 3、理解句意的能力。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只有读懂了句意,聋生才能理解第一段乃至篇章。
4、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或编写段落大意,或给课文立小标题的能力。 5、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脉络,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6、能找出并读懂文章的重点词、句、段的能力。
7、能根据自己的实践,按照课文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等进行仿写的能力。 8、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有分析问题加以解决的能力。 9、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10、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教会聋生使用工具书
- 70 -阜特教研
2006-11 教学实践
首先要教聋生熟练地使用字典和词典,能自己扫除自学中遇到的字词障碍。其次,为了深入理解文章,扩大知识面,还要教会聋生简单的查找资料的能力。例:《毛主席看戏》,现在的聋生对毛主席了解甚少,那么就可以让他们翻阅有关书刊、图片或观看电影.经常地查看有关书籍,观看影片,既可以培养聋生自学能力,又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教会聋生掌握阅读的步骤
聋生在阅读时,往往对简单的课文走马观花地读一读,对稍微困难的文章,干脆弃之不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训练的目的,结合聋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的目标,教授的方法和步骤;
(1)独立思考阶段。指导聋生课前自学,对课文有粗略的认识,并把预习中不懂的地方圈点出来,完成重难点和根据聋生
(2)精读阶段。引导聋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中心并教会聋生学会思考的步骤: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
(3)实践阶段。使聋生通过巧练,巩固获得的知识。 (三)教会聋生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要用不同方法阅读
1、抓思路。叶圣陶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文章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深透。”从实践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①紧扣课题抓思路。许多课文的题目是以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做题目的,只要稍加解释或提问,聋生就会很快引出作者的思路。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先让聋生理解“舍身”的含义,再让他们讲解题目。题意是董存瑞牺牲自己炸暗堡。“为什么要炸暗堡”-“炸暗堡对部队有什么作用”,聋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很快就会理出这条线索来。
②设计板书,突出思路。文章的思路不同,结构也就不同,设计板书,突出思路的形式也就不同。例《珍贵的教科书》,当聋生分段概括后,就可用小标题的形式,展示作者的思路。即:无书→取书→护书→希望
2、抓特点。
文无定法,因此我们进行教学时,要抓住篇、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课文。 ①抓住篇的特点讲,就是抓住一篇课文中几个部分的共同特点讲,帮助聋生学习阅读同类课文的规律。例如:《燕子妈妈笑了》,课文每节的结构写法是一样的,教师就可
阜特教研- 71 -
教学实践 2006-11
以示范讲解一节,然后让聋生自学。
②抓住段的特点讲。在一篇文章里,作者对于整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往往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更好地表达中心。这就要求必须抓住段的特点。如《珍贵的教科书》,四段写法各异。“无书”一段,采用的是先总后分再小结的叙述方法;“取书”一段采用的是对话形式;“护书”一段侧重于抓人物的言行神态;“希望”一段虽然也用了对话,但三个省略号的用法,把意义寓于情感之中,悲痛中蕴含着无限力量,写法与第二段又有不同。
不同课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对某种技能做较深入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训练聋生在自学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培养聋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做到分析有条理,思路要清晰。
1、引导聋生理解课文的内在联系,寻找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例《晾手帕》,“蒋小云为什么晾手帕?”“因为洗手帕”;“为什么洗手帕?”“手帕脏了”。由结果分析到原因,就看出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因写到果就成了这篇文章的顺序。
2、启发聋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比较易于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
(五)改进教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形成教师为主导,聋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教师先作示范分析,教给方法,再让聋生模仿。即“帮、点、扶、放”的教学方法。
(六)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环节,辅以预习和课外阅读指导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应充分认识并加以运用。课堂教学时,把聋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导聋生学习知识并掌握方法,培养综合能力。结合课堂教学,适当选择课外书籍供聋生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与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时也是培养聋生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的途径之一。
参考资料:
①《新课程理念》 ②《聋校教学文萃》
- 72 -阜特教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