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 教学实践
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王会芹
我们学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先天不足,往往有自卑感,认为正常人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何况他们是残疾人。学了这些也没用,最多把语文和数学学好,对自己以后的生活还有作用,认为买东西要识字,会算帐,其它课上不上无所谓,学不学一个样,针对学生这种认识,我在化学教学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既备教材又备人,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和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树立做人与生活的信心,具体做法是: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对刚迈进化学大门的学生来说,首先要上好“思想课”,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加以引导,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化学在各行各业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化学科学、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古代在化学工业上的伟大贡献,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目标的转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经常讲一些在尖端技术领域里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如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对生活常识的学习和理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渗透道德教育
化学知识很有趣,化学领域很有为。在化学事业与所为的人,以及为人类造福的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教材。如:讲“煤和石油”,介绍了从1960年我国最大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建成后,相继又建成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西部开发新油田等,我国产油量跃居世界第五产油国家。煤炭最大工业基地——山西大同,煤炭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世界各国所具有的能源,我国几乎都具备。我国化学工业星罗棋布,品种齐全,跃居世界先进行列。这些事例都能激发学生爱国热忱。
介绍我国制碱工业先驱,著名的化学家候德。他得到誓言是:“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一定能办到,而且要比他们办的更好”。他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国,为中国化学事业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这对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
阜特教研- 49 -
教学实践 2006-11
三、强化生活教育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教学生化学,同时也是教学生学会生活。比如: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就是我在教学活动中想要突出的一方面。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等。都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千家万户。其中化学污染比例最大。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三废”的排放日趋增多。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生活污水、垃圾等,这些都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如讲水这节内容,要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总量的1/4,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比较少;河流污染比较严重;天然水也在减少,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通过这方面的学习,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增强学生节水意识。并结合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教育,如有的学生用过水后,不关水龙头,严重浪费水资源;有的学生在家把垃圾倒在河里,加重了水的污染等,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谨记:保护环境,必须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接第48页)其落伍后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单方面鼓励与学生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同时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时刻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主观上理解和尊重后进学生的独立人格主体,从行动上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防止出现那种老师成为后进生为所欲为的“保护伞”,导致后进生转化的彻底失败。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保证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出版,1999年。 2、刘兴福、岳庭耀主编《中小学德育问答》,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 3、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 - 50 -阜特教研
2006-11 教学实践
让培智课堂舞动起来
——浅谈体态语言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陶娟 阴艳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主要包括人的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体态姿势等方面。体态语言有时能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有时能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被誉为人类的“第二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斯曾经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黑格尔在论及语言和动作的意义时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意义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事实。”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师生双方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除了借助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声语言外,往往离不开自然、得体、富有启发性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言是对语言方式的必要深化和补充,它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如果用得及时,用得巧妙,它的作用有时是有声语言所不可及的,特别是在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更有着它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事弱智教育的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碰到这种情况:如某个兴奋型的学生在上了一段时间课后常控制不住自己,做出各种怪动作或是在教室里随便走动;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帮助,只对那些具体的、活动的、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才容易集中和稳定;或在有其他老师听课时,有的学生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兴奋不已,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此种种现象都表现出弱智儿童难以自我控制、易受暗示、注意力不稳定、逻辑思维差等特点。此时,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而自然的动作,赞赏鼓励的眼神,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节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几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弱智学生的特点,十分重视体态语言的运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以求抛砖引玉。
一 、丰富的表情语态,可以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弱智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迟缓,且感知觉有缺陷,表象特别贫乏,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
阜特教研- 51 -
教学实践 2006-11
主动性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等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备课时就注意仔细选择讲课的姿势、表情和手势,在上课时力求自己和讲课内容融合成为一体,通过学生的知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活生生的语言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培智语文第五册语言训练六《小山羊》一课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讲故事的同时配以音乐和手指木偶表演,在讲到“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虫子。’”时又辅以生动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将故事立体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对礼貌用语“请、谢谢”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们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学得扎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教学培智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四课《美丽的公鸡》一文的第一段时,戴着公鸡的头饰学着公鸡大摇大摆的样子得意洋洋地高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直观形象地把公鸡骄傲得意的神态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思维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竟有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来表演,虽然不是栩栩如生,但可见他在积极思索、主动参与,这离不开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
二、适当的眼语运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融的接触点,学生可根据以往的体验和经验感知到老师眼睛里所发出的信息。微笑的眼神、愤怒的眼神、不满的眼神、信任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弱智儿童往往因自身的缺陷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受了太多的失败体验,从眼睛里都会流露出迟疑、胆怯的神情,甚至经受不起哪怕是一个批评或否定的眼神。我班的张*在回答问题错误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笨”,他从不找其他原因,太多的失败让他已习惯成自然。此时,我经常用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再试试看,你能行。”来鼓励他。渐渐的,他理解了我的意思、“读懂”了我的无声语言,从我的目光中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又一次勇敢地举起了手。虽然回答还是不理想,但无数次的尝试终于让他有了成功的体验,迟钝的思维开动起来了,犹疑的目光逐渐变得稳定。同时我也赢得了他的尊敬和信任,眼睛的交流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我班还有一位兴奋型的学生常会控制不住自己,在上了一段时间课后忍不住做各种小动作或是下位走动。我常常在不影响上课的同时对他投以深深的凝视,几次下来,他在我的目光里感到了内疚,慢慢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小动作的手也移到了课本上。他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也
- 52 -阜特教研
2006-11 教学实践
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在他逐渐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自己的时候,我又投以鼓励的眼神,在这无声语言的督促下他的小动作越来越少,课堂秩序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三、一定的手势动作,可以帮助弱智儿童矫正发音缺陷。
正常儿童在入学前已经基本掌握了语言交际的能力,能运用比较丰富的词语来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对弱智儿童来说,不管是听觉的区分,还是词的发音和句子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要晚些。听觉区分能力差,影响了他们正确的发音,发音不准又影响听觉对语言的区分,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他们的语言能力低下。一些中重度的弱智儿童往往只能用简单的词或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时甚至用手势或点头摇头来表示,像幼儿一样。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时一个手势或动作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流利表达,且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就尝试着在中重度弱智儿童的教学中辅以一定的手势和动作,以帮助学生们矫正发音缺陷,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拼音教学是中重度弱智儿童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四声的认读更是难上加难。我分别指导学生用直观形象的手势来识记四声,“-”、“ˊ”、“ˇ”、“ˋ”,孩子们随着我的手势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边读边画、边画边读,画对了、读准了、也记住了,动手的同时动了口也动了脑。帮助学生们弄清了关系、掌握了知识。在读句子的时候,学生们丢字、漏字、只读尾音是常见的事。我先在句子中找准停顿的地方,再给重点词语配以适当的手势或动作提醒帮助。如:“小猫爱吃鱼。”一句在读“小猫”一词时配以小猫摸胡须的动作,“猫医生请水牛爷爷背它过河。”一句中的“请”、“背”配以动作。只读尾音、丢字、漏字的现象逐渐减少,句子读对了,表达清楚了,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使用是极为普遍的。适当的体态律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多彩的语调可以表达出千姿百态的感情色彩和细致微妙的语义;文明、得体的体态语言在学生面前起着榜样的作用??若能正确地将体态语言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有时可以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有了一点收获,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姿势和动作学生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有的词句较难用动作来表达等等。怎样将体态语言更好地运用于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怎样加强课堂教学语言姿态和表情的修养,怎样才能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 “形美以感目”的要求,将是我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阜特教研- 53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