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D 家庭课程的内容与学校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停留时间最短的场所,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错 2、人的潜能具有个别差异性,即具有不同的优势领域。是
3、人才是一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本依托,是所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
4、素质的自然属性,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是
5、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是 6、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 是 7、素质教育试验的效果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和遗漏性。 是
8、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离开了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学校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不可能的。 是 9、活动课程是学科性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是
10、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 错
11、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 是 12、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就是判别某种教育活动是否属于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准。是 13、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 是 14、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是
15、忠诚职位,献身教育;尊重信任,深爱学生;竭力躬行,托以致远;严于律己,铸树典范,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 是 16、施教态度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是
17、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 是 18、素质教育充分肯定每个有差异的学生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生命价值的独特实现方式,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和各自的途径。 是
19、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作为“人”所必备的各种要素。 是
20、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错
21、家庭教育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是 2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23、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通常是在课堂内,形式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和具有广泛灵活性的 是
24、对素质教育的本质,除了从目的论上把握外,还需要进一步从方法论上把握 是 25、小目标牵引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是 26、设计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应当依据教育理论和未来学说 错
27、教材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努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科学性
26
和逻辑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 是
28、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 错 29、积极参与科研学术研究并形成独特收获,这是素质教育对每位教师提出的新的基本要求之一。 是
30、“应试教育”问题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存在。 错
答案:1D 2B 3B 4D 5A 6 B 7D 8C 9 A 10 D 11A 12D 13 D 14 D 15 D 16B 17 B 18 C 19 D 20 D 21 C 22 B 23 A 24 C 25 B 26 A 27 A 28 B 29B 30C
二、多选 1 ABCD 2 ABC 3 ABCD 4 ABCD 5 ABCD 6ABCD 7BC 8 ---13 ABCD 14ABC 15--20 ABCD
三、判断 1否 2 是 3 是 4--9是 10否 11---19是 20 否 21--25 是 26否 27是 28否 29 是 30否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质效传递
(D)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
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素质教育 (B)
3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
. 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育思想
(A)
27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思想素质
(B)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
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育内容
(C)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
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严于律己
(C)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
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大课程观
(D)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揭示事物本质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反映内在规律
(B)
错误!未找到引
符合客观实际
28
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上都是
(D)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知识内化
(A)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
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育方法
(C)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
()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个体素质
(B)
12. ()是指建立在反复学习实践基础上的对学习本身
的一种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积淀升华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学习素质
(D)
13. ()正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以
认知图式为中介,对个体认知对象的选择、信息整理的规范以及对认知结果的解释等方面发挥支配和控制作用。
错误!未德育
29
找到引用源。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教育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培育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以上都正确
(D)
“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
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C) 本真教育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些准确知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素质
(A)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
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家庭教育
(B)
()不仅能提高人生价值品位,而且能提高社会的
和谐进步程度。
错误!未找到引
健康素质
30
14. 15. 16. 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