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包过)

(一)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

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C)素质教育

2.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C)实践 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以上都是

4.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

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C)素质教育 5.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

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7.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B)家庭教育

8.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

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9. ()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

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10.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C)思维和语言 11. ()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A)基础(B)目标(C)职能(D)潜能 12. ()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精心设计教学。(B)个别化教学

13.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B)教师

14.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思维

15.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B)忠

诚职位

16.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A)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

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17.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活动课程 18. ()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

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A)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

19.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D)教育模式 20.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

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D)思想道德素质

21.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B)科学文化素质 22. ()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

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A)生产力发展(B)经济建设(C)社会主义建设(D)物质文化建设

1

23. ()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D)

人才综合培养

24.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B)闲暇教育

25.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

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A)课堂教学 26.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

要意义。(B)精神审美素质

27.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

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C)教育方法

28.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

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思维素质 29. ()是指创造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实现教育、

管理、服务、保障综合育人(C)环境教育

30.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A)社会角色

3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

递交流。(D)高质效传递

32.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

的产生与运用。(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33. ()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D)教育质

量 34.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

障。(C)集体学习

35.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C)素质教育

36.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B)大目标牵

37.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8.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A)家庭教

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39. ()正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以认知图式为中介,对个体认知对象的

选择、信息整理的规范以及对认知结果的解释等方面发挥支配和控制作用。A德育B教育C培育D以上都正确 40. ()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力、

动手能和实践能力。(D)应试教育

(A)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

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41. “元教育”又称(C),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

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C)本真教育 42.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D),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

律。(A)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43. 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条件。A道德教育B科学教育C素

2

质教育D文化教育

44.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B)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5.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

创造性

46.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

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A)。(A)教育

47. 激活每位学生(D)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

本身更重要。(A)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48. 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A)个性潜能 4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B)上得以体现。(B)教学内容 50.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D)。(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

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1.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B),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A人体需要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D刚性需要 52.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

并不否定知识传授。(A)素质教育(B)知识传承(C)文化传承(D)知识信息传递

5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

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A)教育思想

54.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

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B)生理素质

55. 教育思想或(A)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

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5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

现。(D)内部矛盾

57. 教育与(C)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C)社会生活 58. 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

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D)出应有的努力。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59. 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D)。(A)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

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D)以上都正确

60.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以上都是 6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

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社会

62.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分级管理 63.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B)。(A)学习潜能(B)课程潜能(C)教学潜能(D)

个性潜能

64.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A)技术教育 65.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是(A)充分和谐的发展,它对于构建素质教育目标

3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A)智力和体力 66. 全面传授知识即(D)、方法和手段全面。A授知内容B授知途径C授知对象D以上都

正确

67.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D)的差异。(D)文化底蕴 68.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A)根本法则(B)基本路径(C)

重要经历(D)唯一方法

69.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A)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70.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B),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

标的重要条件。(B)道德规范

71.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课堂教育(A)

72. 适当精简教育内容,主要是精简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教育内容。这首先是一个(B)(B)

教育观念

73.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

要注重(D)思想素质(D)政治 74. 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B)以人为本

75.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

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目标

76.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B)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

交流、沟通服务。(B)共享 77.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

的思想道德素质

78.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素质 7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B)脉络贯通

80.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A)方面来,实

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A)素质发展(B)科学发展(C)文化培养(D)个性潜能发展 81.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

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教育基本理论 82.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

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C)发展潜力

83. 素质教育目标不仅全面地反映(A)要求,而且顾及到受教育者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与

方面。A时代B历史C社会D现实

84.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D)的统一。A持续性B创新性C延续性D发展性 85. 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

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C)统一性

86.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C)同步性

8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的教育。(C)全

体学生

88. 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B)判断。(A)精神价值(B)内在

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89.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

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现实教育 90. 完整的(C),必须依据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按学生的不同个性特

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他们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

4

条件。A道德教育B科学教育C素质教育D文化教育

91.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A)历史底蕴

92.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

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集中统一

93.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部的(A)。(A)

环境氛围(B)精神作风(C)教学风格(D)意识形态

94.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

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

95.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最大限度地进行()。(C)因材施教

96. 学校教育与()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

趋势(A)社会教育

97. 学校为学生接受、掌握、消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D)是学生最终实现对知

识深刻内化的重要环境。(A)自然(B)教室(C)家庭(D)社会

98. 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D)内容 99.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B)学生观

100.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教学环境

101.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B)。(A)政治

思想(B)思想素质(C)个人行为(D)社会行为

102.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B)。A劣势潜能B优势潜能C共性潜能D个性潜能

103.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素质

教育

104.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C)教育内容

105.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

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科学思维 106.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

目标。(A)健康成长

107.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C)工具性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文化底蕴”是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成

的一些最基本的(ABCD)。

(A)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文化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 (B)思想观念 (C)价值准则 (D)思维方式

2.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BCD)。 (A)再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

(B)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C)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在线全文阅读。

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57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