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乃哟乃”是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下下这句土家语吧!
(师生呼唤“乃哟乃”)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乃哟乃、快快来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出示歌谱) 教师:这首歌曲非常特别,全曲只用了三个音谱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教师奏曲谱,学生边听边找) 学生:do、mi、sol。
(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带领学生用柯达伊手势唱do、mi、sol音高。) 教师:这三个音中,哪个音最高? 学生:sol。 教师:哪个音最低? 学生:do。
教师:请大 家跟老师唱一唱。(教师慢速带唱歌谱)
教师:土家族山寨里人们最喜欢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唱歌,让我们也一起来玩一下这种唱歌游戏吧!我来领唱歌谱的蓝色部分,红色部分请同学们来各。先来看看你们唱的红色部分,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每句都是一样的:“5 3 1” 教师:一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五次。
教师:是的。这首歌曲因此有五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5 3 1结束,这就是这首土家族歌曲的风格所在。(师生接龙唱谱。)
教师:谁能发现5 3 1的音高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由高向低。
三、 瓷乐演奏、强化歌曲主干音“sol、mi、do”
教师:土家人非常热爱自己的音乐,老师也同样喜爱土爱的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家乡瓷都碗筷。它和土家歌曲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拿出瓷乐碗筷,敲击sol、mi、do三音。)
教师:谁能最快分辨出这是什么音?
学生:sol、mi、do(教师用碗筷演奏《乃哟乃》)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教师:请各组的一号同学把碗拿出摆一摆,注意碗边不能想碰。(第一批学生拿出碗平放在桌上)
教师:请二号同学拿筷子敲一敲,其他同学用耳朵帮忙,一起合作把碗按照发出声音的高低进行排列。
(第二批学生敲击碗,本组其他学生共同合作,老师到各小组适时加以辅导指点。) 教师:请三号同学来展示本组的成果。(第三批同学分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成果,敲击sol、mi、do。)
教师(留下一位学生):你敢不敢挑战一下,和老师合作演奏《乃哟乃》? 学生:敢!(教师与这痊学生合作演奏《乃哟乃》)
教师:有没有更多的同学想与老师合作演奏呢?请第四批的同学和老师合作演奏。老师弹琴,你们奏碗,其他同学在“5 3 1”处唱“乃哟嗬”。(师生用电子琴与碗筷演奏《乃哟乃》,其他同学和“乃哟嗬”。) 四、教唱歌曲,学、背歌词并处理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出示第一句:“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教师:土家人为了唱歌时更有气氛,把“乃哟乃”重复着、变化着说,意思还是快快来,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句歌词里有重复的词?它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乃哟嗬”,出现了两次,在第2小节和第4小节。(师生读第一句。) 教师:乃哟乃,快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句歌词“唱起歌儿乃哟乃”) 学生:唱歌。(学生齐读第二句歌词)
教师:除了唱歌还干什么了呢?(出示第三句歌词“跳起舞来真快乐”) 学生:跳舞。(学生读第三句歌词)
教师: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学生:高兴、笑??
教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和表情一起读第四句。
(出示第四句“嘻嘻哈哈乃哟乃,乃哟嗬”,学生齐读第四句。) 教师:看谁能最先记下这首歌曲的歌词?(学生试着背歌词)
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教唱歌曲两遍)
教师:现在老师用琴教唱,电子琴弹一句,你们唱一句,耳朵可要仔细听哦!(教师用琴带唱一遍。以现音不准的乐句及时纠正。)
教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学生:高兴、快乐的??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过节很快乐,唱这首歌时觉得很高兴?? 教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快乐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学生快乐地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里,最有特点、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 学生:乃哟嗬。
教师:那你觉得这一句是唱轻一些还是重一些?(学生答案不一) 教师:就让我们来唱一唱、试一试吧!
(一、 二组学生在“乃哟嗬”处用弱力度演唱歌曲,三、四组反之,用强力度演唱。) 教师:你认为哪种唱法更适合过土家族的社巴节呢? 学生:唱得强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齐唱《乃哟乃》,并在“乃哟乃”处稍加强力度。)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好像把我带到了土家山寨。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社巴节,跳摆手舞呀?
学生:想!
教师:社巴节到了,天亮了,寨子里的小朋友醒来就开始呼唤“乃哟乃”。 创设情境,分组站在“山头”他句呼唤同伴: 在“社巴节”的歌舞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教学反思:
《乃呦乃》一课,是一节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表现歌曲。
运用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与音符朋友做游戏”的方式作为这节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歌曲只有简单的三个音,但是把这三个音唱准是学习歌曲的基础,因此我采用了单独演唱三个音、按节奏唱准三个音,三个音自由组合节奏试唱,这样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由浅入深,水到渠成的进入到了歌曲的学习,并为歌曲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了解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是这节课的一个巧妙之处。首先学生会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看,其次学生学会了土家族的歌曲,会潜意识里把自己学到的歌曲融入到视频之中,真正理解了《乃呦乃》这首歌曲。最后通过跟老师一起来学摆手舞,巧妙的把相关文化渗透到了教学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彝家娃娃真幸福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
音乐是一门人文课程,它主要通过运用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 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培养对音乐的有趣阶段,所以本课通过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等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
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采用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
1. 通过感受,演唱歌曲,初步了解彝族人民的风俗
2. 能用欢快地、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并表现出彝家娃娃
幸福的生活。
3. 能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即兴用手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 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难点:
即兴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录音机 彝家娃娃木偶 电子琴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疑问,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 (师出示彝家娃娃木偶)
生:(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布娃娃?)
师: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木偶,她叫小彝,你们猜猜这个小朋友是那个民族的吗? 生:彝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