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示歌词再听范唱。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麻雀? 3、边拍手边听音乐,感受三拍子和音乐速度。
师: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让我们轻轻地来为歌曲打拍子。(第一拍拍手,第二、三拍拍腿)我们还可以怎么拍?(顺便提一下三拍子的强弱特点) 4、跟着琴哼唱,感受四句乐句旋律特点。
四句乐句旋律以“起承转合”形式展开,特别要注意第三乐句的音是四句中最低的,唱的时候要注意。
5、跟着音乐轻声唱,并边打拍子。 6、跟着音乐变化形式唱。
师:现在让我们想象自己就是那只懂礼貌、对别人友爱、开心的小麻雀,一起来唱唱。 A、集体齐唱。 B、男女接唱。 纠正问题。
7、看图随音乐分组编创动作,之后进行展示,学生相互学习动作。再此基础上跟随音乐学生进行表演。
请学生简单点评,老师再点评。
8、请学生按书本提示,来编创“小花猫”的歌词和动作,请学生进行表演,之后请其他同学来点评。
四、拓展尝试,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
A、先将学生分三组,先用拍手来创编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 如:第一组是拍手X X X 第二组是拍腿X X X
第三组是拍肩膀X X X
之后,让学生想想怎样使这种节奏为歌曲伴奏,听上去更丰富、更美?(比如可以第一组先拍,第二句第二组拍,第三句第三组拍等等) B、变化节奏。
第一组为拍手 X X 0 第二组为拍腿 0 X X 第三组为拍肩膀 0 0 X
C、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进行伴奏,请学生进行表演。 D、综合表演。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来表演歌曲。 五、结束。
小结: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相互懂礼貌是多么棒的事情啊,这样世界也会更美丽! 教学反思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课教学,本人在这节课中采取了体验式教育,对学生的评价采纳了综合评价方式,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熟到什么程度,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让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参与,对京剧及京剧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还余兴未尽!真正做到了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应该说本节课的实施在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修养方面做了比较成功的探索。
第二课 幸福的歌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快乐的啰嗦》 2、 聆听《阳光下的孩子》 3、 聆听《夏天的阳光》 4、 表演《彝族娃娃真幸福》 5、 表演《乃哟乃》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聆听的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族娃娃真幸福》。 2、 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3、 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 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三、教材分析:
1. 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快乐的啰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2. 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阳光下的孩子》是是由张名河作词晓丹作曲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朝气蓬勃的音调,欢快的情绪,歌唱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
3. 歌曲《夏天的阳光》
《夏天的阳光》是一首瑞典民歌。第一部分为四乐句,旋律起伏跌宕,带有附点的节奏,具有一种推动力,给人一种奋进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采用了器乐曲常用的加花手法,使得旋律更为活泼、跳跃,表现了瑞典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
4. 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彝族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上全曲采用了
“×× ×××× / ×× × / ”“××× ×× / ×× × /”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5. 歌曲《乃哟乃》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2、 学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3、 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与高低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
2、 模唱法学习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轻声模唱,并学习演唱的声音要干净面富有弹性。
3、 学习用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并通过创编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节奏创编练习(以简单的节奏重复组成节奏型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初听后:乐曲是什么情绪?与题目的解释
2) 复听时,提示学生可用简单的舞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 2、 教师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1) 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
2) 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 录音、学生的节奏、舞蹈结合起来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 2、 学唱歌曲《乃哟乃》 3、 表演歌曲《乃哟乃》 4、 音高听辨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与《夏天的阳光》,感受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随歌曲的旋律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乃哟乃》,学习边打拍边唱的方法,用稍快而不拖拉的速度演唱歌曲,使歌曲的演唱达快乐的效果。
3、 通过自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4、 通过听辨活动引导学生能初步辨别音的高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