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 说明
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构建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互惠共生的有机整体,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三)落实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明确了天津城市定位,要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滨海新区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将滨海新区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也一再强调滨海新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社会”。
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现代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生态城的建设有利于滨海新区在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发展道路,为天津的城市发展积累有益的经验,并为全国提供示范和借鉴。 (四)推动中新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中新关系渊源很深,语言和文化相通,这是开展中新合作的有利条件。加强中新合作符合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深化双边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愿望。
在生态城建设过程中,中新两国将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计划的制订等方面交流技术和经验,使两国的合作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成果共享,造福两国人民。中新天津生态城将成为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新两国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17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 说明
第三节 定位和建设目标
一、生态城的定位
我国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的窗口;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一)生态城是生态型产业研发和展示基地
作为国家层面合作的中新生态城,应当成为一个全球示范和合作的平台,探讨解决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人类现在最为棘手的问题,为真正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生态城应当积极应对全球对替代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关注,生态城以生态住宅、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研发中试为增长点,聚集新能源、可持续新技术的研发与中试等产业,积极发展与之相关教育培训等产业,建成东北亚乃至世界的生态型产业研发和展示基地。
(二)生态城是我国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的窗口
中新天津生态城应当紧扣生态特色,站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发展事务,努力建设关于生态研究国际性交流的良好平台。
生态城可以利用生态环保的特色优势,创建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国际论坛,并吸引循环经济利用、生态恢复技术等领域的大型研讨会,打造生态环境发展专业方面的国际重要会址。积极吸引国际科研机构进驻,将生态城建设成国际生态理论和技术的交流中心。 (三)生态城是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新时期下的中新生态城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成为生态文明时期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的基地。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的生态问题、能源短缺问题和建设用地紧张问题,通过过生态城的建设,应当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路径。同时,中新生态城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绿色经济体系健全、社会安全和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18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 说明
相互协调的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二、生态城的建设目标
(一)经济蓬勃高效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人均GDP、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二)生态环境健康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空气质量、水环境、人均环境保护投入、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三)社会和谐进步
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充足的就业岗位,全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各群体的和谐、融合。 (四)文化传承弘扬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塑造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区域协调融合
在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和滨海新区层面,建立完善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共建,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三、发展策略
(一)构建高层次的生态产业体系,努力增强城市活力
贯彻生态经济理念,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中心环节,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生态型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生态环保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形成高端生态产业中心,与滨海新区各功能区优势互补,带动全市发展。
积极发展创意、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建功能完善、层次丰富的消费性服务业体系,把生态城建设成为服务周边地区的消费性服务业中心。通过服务业的发
19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 说明
展,提高城市综合功能,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二)构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的生态系统
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立足区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保留与保护现有的自然水系与原生植被;构建多层次绿地系统格局和多级水系结构;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生态环境和谐共融的生态系统。
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资源、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施节能减排和节水技术。
(三)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构筑社会防控、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体系,高标准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公益事业,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积极推进和谐型、环保型、人文型、清洁型的生态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组建横向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丰富住宅产品结构,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方式,确保保障型住房的供给,倡导异质化社区的形成,促进社会各阶层融合。
(四)传承弘扬文化
保留具有价值的文脉肌理、村庄风貌和大地景观,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掘,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会展和生态旅游,塑造生态城市形象,构建具有现代、开放、国际特色的生态文化。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培养社区和居民环境意识,普及环保教育,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生态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20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 说明
(五)促进区域协调融合
积极推进跨区域协调机制的形成,统筹区域自然生态格局、产业布局、城镇用地功能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共建。与区域生态系统相衔接,并落实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具有复合生态特征的区域生态重要节点。积极推进蓟运河流域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障区域安全。
产业互补。在滨海新区中寻求比较优势,发展目前产业结构中相对缺乏、对用地资源需求较少、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较多的高端研发、孵化、中试产业。与各功能区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建设用地协调。建立生态城与周边用地功能的反馈与协调机制,周边区域的规划应与生态城相互衔接,为生态城预留发展空间。
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统筹重要的公益性服务设施布局,生态城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考虑辐射和服务周边地区。
基础设施区域协调。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的规模、位置、线路走向等遵循区域统筹的原则,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高效利用。
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天津中心生态城总体规划说明书(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