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政府信任又叫政治信任,通常被定义为公民对政府或政治系统运作产生出与他们的期待相一致的结果的信念或信心。然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的衰落是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许多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中国,2003年“非典”之后, 一系列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发生使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伴随着近年来诸多贪污受贿、地方政府非法拆迁、非法截访等等的事件的发生,政府公信力受到了大幅度的下滑。在中共十八大“习李模式”下,中国反腐工作得到深入开展,反腐工作的开展的一大重要目的正在于提升公民的政府信任度。对政府信任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交叉学科的一个新的热点。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在校大学生对政治和政府的信任问题值得我们充分重视。截止至2012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2500万人1,在校大学生的政府信任度不仅是当下民众政府信任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政府信任度的未来走向,因为个人的政府信任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此外,大学生处于心理和思想上的活跃期,国内外的发展历史都表明,当大学生对权威当局失去信任时,极易发生群体性事件。所以,对大学生群体的政府信任感的研究,既有利于我们对大学生群体对政府信任度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政府信任的重构。
二、文献综述
对学术界有关研究的整理和检视,将有利于我们对政府信任度问题的深入认识。下文将从国内外政府信任度理论研究、国外相关研究和中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展开阐述。
(一)对政府信任度理论研究的文献整理
根据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解,政府的建立是公民社会的一种两害相衡取其轻的无奈选择,在公民把自己某些天赋的权利托付给政府时, 他们对政府可能对他们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有清醒认识的:一是这种托付或转让是有限度的, 对于人及其生存至关重要的一些基本权利并没有一揽子转让给政府,如人的生命和财产权、人的言论和出版自由等等。所以,对于公民来讲,他们依然是自由而平等的权利主体。二是公民保留了对政府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从政府的权力来源讲,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应该直接接受人民的授权和监督由此可见,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是现代政府体制得以形成和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是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
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校学生对政府信任度调查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