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乐音和噪音(声音的振动是否具有周期性) 1、基本听觉现象

(1)音调

由声波决定的听觉特性。

音乐的音调在50?a5000赫兹之间,言语的音调在300?a5000赫兹之间,人耳最敏感的区域时1000?a4000赫兹。 (2)音响

由声音强度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测量音响的单位是贝尔或分贝尔。 2、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 什么是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观,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和。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识别和确认。 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观的特性,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时间、运动知觉。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小学儿童识别几何图形的局限性: ①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混淆 ②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 1、形状知觉 2、方位知觉

视觉的方位定向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 听觉方位定向

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 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两耳连线中点为顶点作圆锥,圆锥面上各点容易混淆。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时间知觉的发展较迟。

即使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一分钟的估计也极不精确。一般都是估计过短。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 听觉>触觉>视觉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3、人的态度和兴趣

什么是运动知觉?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反映在人脑中,为人们所觉察,就是运动知觉。 小学儿童运动知觉的发展

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如走、跑、跳、攀登、伸展等);

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较迟(精细动作做不大好,握笔的手指、手腕僵硬,字迹歪扭,结构不当,用力不均匀); 注意对儿童进行训练。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有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对象本质的、典型的却不太显著的特征。 观察能力是小学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 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2、认识?°空间对象?±阶段 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小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处于认识2、3阶段,中年级处于第3阶段,高年级处于第4阶段。 (二)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方面 从观察的目的性上看。

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

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注意观察的目的。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 2、观察的顺序性方面 从观察的顺序性看。

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算哪里。

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做系统观察,而且在表述观察的情况前,往往能先想一下再做表述,即把观察到的点滴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内容更加系统化。 3、观察的精确性方面 从观察的精确性看。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 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不能表述。

4、观察的深刻性方面 从观察的深刻性看。

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 比奈等人认为儿童观察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 列举阶段(3~6岁);

描述对象阶段(7~14岁); 解释对象阶段(15岁以后)。

丁祖荫等对此做了验证研究,提出儿童图画认识能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只有对图画中各个事物孤立零碎的知觉,不能把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 ②认识“空间关系”阶段。只能直接感知到各事物之间的外表的、空间位置的联系,不能看到其中的内部联系; ③认识“因果关系”阶段。观察各事物之间的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 ④认识“对象总体”阶段。观察到图画中事物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 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有利于儿童观察力的培养的; 其次,要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同时,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既要同中求异,也要异中求同。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记忆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的事物的反应,它由识记、保持、再现(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构成。 记忆的过程 问 题

当我们说某样事物自己没记住的时候,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记忆的分类:

①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

形象、语词逻辑、情绪、运动记忆

②根据记忆是否与特定的时空分类有关分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③根据记忆有无特定的目的和专门的方法划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④根据主要保持时间和容量大小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什么是瞬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具有鲜明形象性,有相当大的容量,保存时间是0.25秒到2秒。 进一步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是2秒到1分钟。 瞬时记忆被有选择的注意内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内容多以声音形式存储,也能够以图像存储。 有时也被称为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容易被干扰。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正常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板块。 短时记忆的编码

保持性复述能帮助把短时记忆的内容送入长时记忆系统。在无复述的18秒钟后,短时记忆内容很可能永远消失。(记姓名的技巧)

整合性复述能帮助我们建立永久性记忆。就是在重复的过程中把新的信息与已有的记忆和知识整合起来。(阅读书本的分析、消化性思考) 长时记忆

什么叫长时记忆?

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一、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

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意义识记的保持量总高于机械识记 保持

什么是保持?

保持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人们头脑中

的过程。

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保持阶段存储的经验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量方面的变化: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质方面的变化: 1、内容简略和概括

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3、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二、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

(一)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1、具体材料的保持优于抽象材料阅读

2、具体材料和抽象材料保持的区别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 (二)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三)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 再 现

什么是再现?

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再现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再认和回忆。 再 认

什么是再认?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认的成绩通常优于回忆。

再认记忆测验显示,人对图片、相片或者其他视觉输入的信息保持得相当精确。 影响再认的因素

1、再认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2、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

3、再认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4、再认依赖于个体的期待 5、再认依赖于个性特征 回忆

什么是回忆?

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回忆的分类:

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回忆的策略和条件 1、联想是回忆的基础

2、定势和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 3、双重提取、寻找关键支点

4、暗示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的提取 5、与干扰做斗争 遗 忘

记忆最大的变化就是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无意音节学习后遗忘曲线开始迅速下降,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有意义内容不像无意义音节遗忘那么快,语义记忆和内隐记忆一般不会遗忘。 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

2、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 3、学习程度

4、识记材料系列位置 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5、识记者的态度

三、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一)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 (二)从不会评价自己的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 四、小学儿童元记忆的特点

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识和监控 (一)小学儿童关于记忆的知识

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儿童的记忆监控

五、教学过程中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 方法(一)有的放矢——明确近期记忆目标 方法(二)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方法(三)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 方法(四)精选记忆法 方法(五)联想法记忆 方法(六)多通道记忆法 方法(七)分类记忆法 方法(八)谐音记忆法 方法(九)口诀记忆法 方法(十)串词法记忆 二、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儿童在概念的掌握上表现为三级水平

第一级: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来解释概念。 第二级:用“重要属性”和“实际功用”来解释概念。 第三级:用“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来解释概念。 (二)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林崇德的研究成果:

第一,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能力的发展既存在年龄差异又表现出个体差异。 第二,随年龄增长,小学儿童推理能力发展很快。

第三,在运算能力发展中,归纳与演绎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是相近的。 四、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 (一)深刻性 (二)灵活性 (三)敏捷性 (四)独创性

五、 儿童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1)流畅性训练

用词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用一个基本字组词,说出一个词的多个近义词等。 联想流畅性训练:如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想出与某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3)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96602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