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以量化督查为手段,严格考评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实效,以学校、家庭、企业、社区为网络,有效凝聚德育教育强大合力,以校企文化融合为载体,全力抵制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上水平,努力形成学生管理多元化格局。学校德育管理量化考核相关工作经验分别在昆山市、苏州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立为昆山市、苏州市级教育科学“九五”研究立项课题,在相关兄弟学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得到了广泛推广。 三、高素质要求,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准 学校把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明确师资建设目标,制定实施规划方案,出台一系列奖励激励措施,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职业道德,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⒈坚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作风扎实。学校现有校级领导班子5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学校依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处室服务的原则,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二级管理机构设置。行政机构分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处、学生工作处、后勤服务处、继续教育处和校办工厂,注重服务、协调、督察,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教学机构分设机电工程部、电子工程部、信息工程部和经贸管理部,注重组织、落实、实施,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学校行政班子坚持“四实”工作作风,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落实工作措施和责任;注重工作效能,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落实重点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意识,把服务意识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工作作风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表率和骨干作用。 ⒉落实培养措施,骨干教师群体基本形成。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始终把教师培训、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骨干教师管理条例》和《专任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出国研修以及“四新”、“双师型”、技师(高级技师)等各级各类培训,2007年有57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师中本科学历136人,达标率96.45%,研究生学历8人,占5.67%,中级以上职称107人,占75.88%,专任专业教师90人,占63.83%。二是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重点积极创设条件,确保每位专业教师都有机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53人,占专任专业教师58.89%,具有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证书教师62人,占专任专业教师68.89%。三是鼓励骨干教师创新、创业、创优。1997年创设“火烧云多媒体工作室”,设计出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排课系统等相关实用性软件,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推广使用。2008年创设“睿云机器人创新工作室”、“机电工程创新中心”,研发的机器人参加省、市比赛多次获奖。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骨干教师群体基本形成。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职教领军人物1人,苏州市名教师1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苏州市中心教研组成员5人,苏州市十杰校长1人,昆山市名校长1人、昆山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学术带头人2人、教学能手8人、教坛新秀5人。 四、高质量办学,培养经济社会“三创“人才 学校立足区域经济,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昆山区域经济特点和企业需求,弘扬“三创”新江苏精神,根植本土经济,不断创新求变,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变化中创特色,实现了高质量办学目标。
3
⒈不拘一格,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根据昆山外向型经济特点,1992至1994年连续三年与日本国“日中技术经济协同组合学校设立委员会”联合办学,招收中日合作机械专业、中日合作机电专业和中日合作生产技术日语专业学生共143名,学生毕业后80%以上赴日研修1~4年,绝大部分学生回国后在日资企业就业,并担任重要工作。1994年学校与日资禧玛诺(昆山)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沪士电子有限公司、樱花电器有限公司、捷安特自行车有限公司、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钜丰工具有限公司等著名外资、台资企业举办“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创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出国研修、劳务输出相结合的先河,培养了一大批为地方外向型经济服务、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初中级人才。《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高度赞誉:昆山市举办的中外合作职高班,将职业教育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⒉灵活求变,拓宽职教发展路径。2000年前后,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低谷,但是昆山区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技能型劳动力需求猛增,学校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开放式、多形式、多层次的灵活办学,先后与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通商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部省属、市属大中专校联合办班36个。同时创新招生思路,拓宽生源渠道,与陕西省府谷县职教中心结对,在江西、云南、河南和苏北跨省、跨地区招生,与昆山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形成职高、中专、中技、高职等不同学历层次并存、职前职后技能培训兼顾的鲜明办学特色,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学校南北合作、东西携手“蓝领教育移民”的成功办学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⒊弘扬“三创”,培养企业实用人才。学校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根本任务,以准企业化管理理念,培养合格的现代企业人,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依托校内三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和考核,近三年来,毕业生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达96%,12%以上的毕业生取得二个以上相关证书。学校重视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有学生生活服务部、数码制作中心、网站维护中心等校内创业基地,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阳光学生评比以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活动。办学二十余年来,学校校风淳朴,学风端正,为昆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2000余名合格劳动者,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⒋服务社会,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围绕职教富民主题,主动适应、服务昆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个率先”,开设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会计、外语、烹饪、家政、物流管理、餐饮管理等培训。以“三有工程”培训基地为依托,近三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达2000人次,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创新培训形式,依托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骨干专业和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应用技术培训,积极实施新昆山人、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效益显著。 学校立足区域经济,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昆山区域经济特点和企业需求,弘扬“三创”新江苏精神,根植本土经济,不断创新求变,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变化中创特色,实现了高质量办学目标。 五、努力方向与措施 二十余年努力,学校不断创新发展,在创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达到了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各项指标要求。但是,我
4
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评估指标上限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⒈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学校还需进一步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措施⑴:强化先育人再教书意识,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培养学生育好的劳动意识、职业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和民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发挥德育评价与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措施⑵: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实施分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指导并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改进学习习惯,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⒉与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相比,现有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 措施⑴:加大教师学历提升工程的推进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积极引进研究生以上高学历教师,确保到2010年,具有研究生(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20名。 措施⑵:加大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和技能竞赛,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积极从企业引进或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以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⒊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迫切需要加快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步伐。 措施⑴:抢抓实训中心列入2009年政府实事工程机遇,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解决拆迁钉子户问题,确保实训中心建设及时上马。 措施⑵:广泛学习考察,精心规划设计,高效建设安装,确保实训中心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 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验收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检阅和总结,《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创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为新的起点,以四“让”为愿景:让学生重树信心,让家长复燃希望,让教师持续发展,让企业用人满意;以四“一”为定位:努力办成昆山技能型人才培训的一个基地,校企一体、工学一体实践的一个平台,企业技能人才成长的一个摇篮,江苏职业教育重内涵发展的一个窗口。 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本人已仔细阅读并认真审核了本表内容,完全明白信息和数据不实将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后果,现郑重确认:自评表所填内容真实无误。 法定代表人: 2008 年 9 月 25 日 经审核,《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学校自评表》所填内容真实无误,同意上报。 省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5
二、分项自我评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学校总体概况(Ⅰ) 领导班子(Ⅰ- 1) 1.办学思想端正,依法治校,办学行为规范。2.学校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3.校级领导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群众拥护,所学专业与学校办学要求相适应;1/2以上有高级职称。(三星级) 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熟悉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创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管理能力。(四星级) 评估标准 分 项 自 评 概 述 主要工作与成绩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贯彻落实国家及省职教会议精神,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工作主线,坚持以富民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创新为动力的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依法治校、按章管理。着力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为把学校建成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本土化办学模式的中等职业学校而努力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办学目标明确,管理思路清晰。学校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处室服务”的二级管理模式,践行“四实”工作作风。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学校领导班子熟悉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特点的职业教育。根据昆山地区外资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聚集的特点,根据产业设专业,依据市场定目标,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办学培养模式。不断巩固“南北合作,东西携手”办学成果,形成了高职、高技、职高、中专、中技等不同学历层次并存,职前职后技能培训兼顾的办学模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中日合作班、“蓝领教育移民”等成功办学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校级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全部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班子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职业教育实践经验。校长吴建军同志工作作风踏实,管理理念新颖,管理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著有多篇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带领全体教职工出色地开展各项工作,曾荣获昆山市名校长、苏州市十杰青年、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全校师生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的评议优良率一直在95%以上。 主要问题和不足 量化指标达成情况 有5位校级领导,100%具有高级职称。 关键信息要目 材 料 名 称 一 1 2 3
存 放 部 门 及 卷 宗 号 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过程资料 《行政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 6
党政办公室—《行政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处—《教学管理制度》 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制度》 4 5 6 7 二 1 2 3 4 5 6 7 8 三 1 2
《后勤管理制度》 2006年党政会议记录 2007年党政会议记录 2008年党政会议记录 后勤服务处—《后勤管理制度》 档案室—文书管理(永久)—108卷 档案室—文书管理(永久)—112卷 党政办公室 学校发展规划及执行过程资料,近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 师资发展规划 档案室—文书档案(永久)—106卷 教学管理处—专业建设 教学管理处—师资队伍建设 2006~2007学年(上、下)学校工作计划 档案室—文书管理(永久)—(上)109卷、(下)110卷) 2007~2008学年(上、下)学校工作计划 档案室—文书管理(永久)—(上)113卷、(下)128卷) 2008~2009学年(上)学校工作计划 党政办公室—工作计划 2006~2007学年(上、下)学校工作总结 档案室—文书管理(永久)—(上)109卷、(下)110卷) 2007~2008学年(上、下)学校工作总结 档案室—文书管理(永久)—(上)113卷、(下)128卷) 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信息及其教科研成果 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信息一览表 领导班子成员教科研成果 党政办公室 档案室—人事管理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