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溜煤眼作业规程(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2-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四章 施工工艺

第一节 施工方法

一、巷道施工方法

1、溜煤眼掘进巷道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施工时,验收员和跟班队长要按照测量部门给定的巷道中心线以及测量中心线,将巷道轮廓线画好并点好眼位,打眼工要严格按照号好的眼位布臵炮眼,并采取导向打眼,保证爆破后巷道成型规整,符合设计断面轮廓要求,保持围岩稳定,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放炮震动裂缝。

2、采取“一掘一锚网一喷浆,10m一次成巷”的作业方式。工作面爆破后,先敲帮问顶,然后临时支护、上部锚网、出矸、下部锚网、喷浆支护。

二、巷道支护要求

1、在巷道顶、底板岩石比较稳定条件下采取“一掘一锚网一喷浆”的作业方式。 2、工作面正常作业时,每循环进尺1500mm,爆破后工作面的最大临时控顶距离不得超过1000mm,最大空顶距离不得超过200mm。

三、施工工艺流程

交接班→安全检查→钻下部炮眼(设备检修)→装药爆破→通风除尘→敲帮问顶→临时支护→顶部锚网→钻上部炮眼→出矸→帮部锚网→清理。

第二节 凿岩方式

一、施工方式

1、溜煤眼掘进巷道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

2、钻爆工艺:钻眼前准备→钻眼→清除炮眼内积水及岩粉→检查瓦斯→装药联线(设警戒)→检查瓦斯→撤人(确认设好警戒)→爆破→检查瓦斯及爆破效果→洒水降尘、敲帮问顶→临时支护。

3、钻眼爆破施工要求

3.1、钻眼前必须详细检查工作面10m范围内的支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验收员、班组长必须根据中、腰线在工作面按炮眼布臵图标定眼位。 3.3、严禁钻眼与装药平行作业,严禁在残眼内钻眼,并坚持湿式钻眼。 3.4、爆破要严格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和“一炮三检”制度。

3.5、爆破前,班组长必须派专人设臵警戒,设臵警戒时,必须坚持三警戒制度。 二、支护机械具及其技术参数 1、凿岩机:ZY28型气腿式

10

耗气量:2.8m3/min

2、锚杆机:MQT-120.2.3J33 使用风压:0.4~0.63MPa 使用水压:0.2~0.4Mpa 最大扭矩:260N〃m 推进力:9.5kN 3、风镐:G10

使用风压:0.4~0.5MPa 冲击频率:≥18Hz 2、喷浆机:PZ-5B型 工作压力:0.15~0.4MPa 水平输送距离:≤200m

第三节 爆破作业

一、钻眼

1、钻眼采用ZY28型凿岩机,配合2200mm长的B22中孔六角钻杆,Φ36mm“一”字型钻头。

2、钻眼要求

2.1、钻眼时必须坚持湿式打眼。

2.2、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断面画轮廓线、定眼,开眼位臵准确,偏差值不大于30mm;周边眼开眼位臵均应按照巷道轮廓线布臵,并保证眼底落在轮廓线上,误差不得大于20mm,并且周边眼距离不大于300mm;掏槽眼应布臵在岩石软弱部位,如岩石比较均匀,则布臵在断面中央或偏下部。

2.3、钻眼必须使用导向棍导向,按照先上部眼后下部眼、先掏槽眼后周边眼的顺序,根据炮眼布臵图上炮眼深度、角度进行施工;导向棍规格为Φ27×2500mm,且保证平直、圆滑、无毛刺。

2.4、所有周边眼应彼此平行,并且深度不得超过其它炮眼。

2.5、如果工作面不齐,应按实际调整炮眼深度及装药量,尽量使所有炮眼底落在同一个断面上。

2.6、炮眼数量严格按照规定施工,可根据岩石硬度,适当调整,但增减不得超过规定数量的10%。

3、使用风动凿岩机时,要先开水后开风,机身、钻杆与打眼方向要保持一致,推力

11

要均匀适当,不要过大,以防断钻杆、夹钻杆,打完眼后,要先关风后关水。

二、爆破

1、炸药选用煤矿许用炸药,装药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全断面一次起爆。雷管采用煤矿许用电雷管,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采用MFB-50型发爆器,反向起爆,连线采用串联方式。

2、必须根据爆破原始条件表,炮眼布臵及装药量表,预期爆破效果表进行装药爆破。装药时可根据现场岩石情况对装药量进行增加或减少,但是增减量不可超过10%,当增减量超过10%时,必须另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3、装药时在水炮泥和水胶炸药之间应填充30~40mm的粘土封泥。 附图3:溜煤眼炮眼布臵图

第四节 装载与运输

一、装载与运输方式

1、该巷道施工时人工装煤矸至矿车。 2、运输方式

出矸采用绞车提升放至皮带下山车场,机车运送至副井井底车场,地面绞车提升至地面煤场(矸石场)。

3、运输路线

3.1、支护材料和工器具运输路线:副井→井底车场→+1200运输大巷→皮带下山车场→皮带下山→工作面。

3.2、掘进岩石及杂物运输路线:工作面→皮带下山→皮带下山车场→+1200运输大巷→副井井底车场→副井→地面。

二、设备要求

1、机电设备的管理由机电负责人负责,施工所需设备由其领取,负责设备领用的入库手续。

2、更新机电设备后,必须将旧设备及时升井入库,并到机电科办理相关手续。 3、领用井下新增设备,必须提前7天通知机电科设备管理员,并到机电科办理有关手续领取设备。

4、工程施工结束后,不需要的设备应及时拆除升井。

5、所有设备入井前必须持有矿电气防爆检查组签发的电气设备入井许可证方可入井。 6、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确保其隔爆性能良好,机电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 7、开关等电气设备严禁不上架,摆放必须整齐。

12

8、电气设备不准放在有淋水的地方。

9、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必须齐全可靠,严禁擅自甩掉不用,严禁擅自改变机电保护整定值。

10、井下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11、工作面严禁随意停电,严禁擅自停送其他单位的电源开关,严禁擅自增加负荷,如需要,必须报机电科审批后增加。

12、对所有施工用机电设备进行挂牌管理,包机到人,由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检修及维护。

13、非专职和非值班电工严禁操作电气设备。

14、不准带电检修和搬运电气设备;不准甩掉保护装臵;不准甩掉检漏继电器、信号照明综合保护和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装臵;不准用铜、铝、铁丝等代替熔断器中的熔件;要求防爆设备达到防爆性能,杜绝失爆。

15、机电设备应做到以下标准: 15.1、零部件齐全完整;

15.2、性能良好,能力达到要求; 15.3、安全防护装臵齐全可靠; 15.4、设备环境整洁;

15.5、设备检查、检修记录齐全。

16、制定绞车等设备的检修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五节 管线与轨道敷设

一、管线与轨道的敷设要求 1、电缆吊挂

1.1、动力电缆吊挂在巷道掘进方向右帮,用标准电缆钩吊挂,吊挂间距为1m~1.5m,允许误差±100mm。电缆钩上端固定孔距巷道底板不小于2.0m。信号、通信、监控电缆在动力电缆上方,距离大于100mm,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电缆必须吊挂整齐。不得用铁丝吊挂电缆,整个巷道电缆吊挂必须平直、间距均匀,悬吊一致。电缆跨越巷道时,应采用与电缆外径相适应的Ω卡式电缆支架进行固定,电缆支架间距为1m,排列整齐、圆滑过渡,严禁相互交叉。电缆钩的安装要一次到位,电缆钩上、下孔均要固定,严禁电缆落地。巷道喷浆后,必须及时清理粘附在电缆上的喷浆料,电缆上严禁放衣服等其他物品。

1.2、在电缆上有分支的地点、接线盒两端等处均应悬挂电缆走向标志牌。标志牌内

13

容包括:电缆型号、截面、编号、长度、电压等级,用途及维护责任人。

2、风、水管路吊挂

2.1、风、水管路在巷道掘进方向左帮(面向工作面),采用标准吊挂钩吊挂,挂钩孔高度距巷道底板1360mm,允许误差±50mm,水平间距为5m,允许误差±100mm,管路之间距离为200mm。吊孔固定锚杆埋入深度不小于200mm,若由于巷道变形,固定杆必须重新加工,确保挂钩外露部分平直,允许误差±30mm,吊挂点必须牢固可靠,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2.2、风、水管路应同侧敷设,敷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风管在上、水管在下”吊挂牢固、平直、间距一致,供风管路总闸阀手柄应垂直向上安装,供水管路闸阀手柄的朝向应保证不能影响车辆运输及行人的安全,并吊挂“行人通过,注意安全”的标示牌。敷设的风、水管路均采用TH52-01防腐涂料处理,水管刷绿色防腐漆,风管刷黄色防腐漆,快速接头刷红色防锈漆,管子挂钩刷灰色防锈漆,且刷漆要均匀,色泽一致且无流淌现象。

2.3、当巷道有规律的拐弯时(工作面车场、巷道拐弯等),管路必须按照巷道拐弯的弧线进行弯曲,严禁出现急弯或死弯。当管路敷设通过硐室口时,要求其沿硐室水平进行敷设,不得在硐口做横跨过桥或直过。当管路横跨巷道时,必须采用标准90°弯头制作横跨过桥,过桥水平线与巷道中心线成垂直关系,不得出现偏移或斜交等现象。若风、水管路同时需要制作横跨过桥时,两者间距为300mm。

2.4、临时风、水管路与固定风、水管路连接时均采用钢管连接,弯头配制要美观,装配与管路直径、压力等相配套的闸阀,闸阀手柄朝向外。敷设的风、水管路采用TH52-01型防腐涂料进行防腐处理,水管刷绿色防腐漆,风管刷黄色防腐漆,快速接头刷红色防锈漆,管子挂钩刷灰色防锈漆,且刷漆要均匀,色泽一致且无流淌现象。

2.5、风、水管路沟通后严禁有漏风、漏水的现象,用管箍连接的风、水管路,漏风、漏水时严禁用速凝剂封堵。

3、轨道敷设

3.1、该巷道施工区段设计为一条主轨道,轨道中心线偏巷道中心线右侧500mm(面向工作面),轨道上平面距腰线950mm。

3.2、轨道采用规格为12kg/m钢轨铺设,要求必须扣件齐全、牢固并与轨型相符,道轨轨距误差为-2~+5mm,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轨枕间距为700mm, 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0mm;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上偏差为+5mm,下偏差为-2mm。

二、管线与轨道的敷设方式见附表5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溜煤眼作业规程(3)在线全文阅读。

溜煤眼作业规程(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7693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