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经典之路
发生胆道损伤,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我们体会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先行胆囊切开减压,回纳嵌顿的结石,取出结石,看清胆囊的轮廓后仔细分离胆囊,才能避免损伤胆(肝)总管。如果按照常规先解剖胆囊三角,结扎胆囊动脉或胆囊管,不易成功,并容易造成临近组织损伤。(2)对于胆囊管因炎症反应已经闭合者,不必强行分离后进行结扎或缝扎,否则会增加发生胆管损伤的机会。(3)分离Hartman袋时要看清肝总管和胆总管的位置。若分离困难可以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将残留部分的胆囊壁,其黏膜可用石碳酸烧灼。(4)手术中如果遇到解剖不清,找不到胆总管,可以进行术中胆道造影,既可以了解解剖关系,又可以明确诊断。(5)术中于瘘口周围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可以引流漏出的胆汁,防止胆瘘。Ⅱ型瘘口小于胆管周径1/3者,行胆囊切除后可直接修补瘘口,并常规在胆总管内放置T管引流,切忌直接经瘘口在胆管内放置T管修补,以免引起胆管狭窄。Ⅱ型瘘口较大者、Ⅲ型瘘口超过胆总管半径,难以修补且易发生术后胆瘘和狭窄,宜在胆囊切除后行Roux-en-y胆道空肠吻合术,于吻合口置T管引流。
鉴于Mirizzi综合征时,胆囊三角的解剖变异和严重的纤维黏连,我们不推荐用腹腔镜治疗本病。
胃癌根治术
1、 上腹正中切口 怎样才能从腹白线开腹,有不会将两侧腹直肌鞘切的面目全非哪?首先,在皮肤上利用剑突和脐连线,然后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排增粗的毛孔。最难得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怎么知道白线在哪。告诉大家一个最保险的方法,在脐上一厘米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一厘米,即可确定腹白线位置和宽度。如果你的方向感较差,向上切开依然会偏离中线,那么在剑突下再切一个横口。
2、探查 先不要急于看看肿瘤是什么情况,应该先探查肝脾和盆腔有无转移结节。然后探查胃,肿瘤大小形态对手术意义不大,要特别注意肿块距离幽门和贲门的距离,特别注意贲门的位置需要靠胃管确定。然后切开肝胃韧带物血管区,探查与胰腺的关系。幽门部肿瘤要注意与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关系。提起横结肠,观察结肠中动脉是否被侵犯。如果有大量肿大淋巴结,要特别注意胃左动脉根部,还有多大间隙。根据探查结果,判断肿块能否切除,切除难点何在,淋巴结清扫范围。
3、顺序 对于刚开始作胃癌根治的医生,最难的就是游离,感觉无处下手,开始后,总感觉不如上级医生层次清楚。从哪开始?到哪结束?因此,顺序和条理是个问题!简单说,就是从左向右,从下向上,从前向后。
4、 网膜囊切除 完整清晰的网膜囊切除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是如果亲自来做,就知道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首先是将大网膜从横结肠上分离,这应该是比较容易的,然后是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此处最容易分破,应该电刀分离与钝性分离相结合,其中钝性分离最好用不带电的电刀头左右横行划开,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以保证分离平面平行推进,避免受力不均而至撕裂。跨越胰腺下缘最好先分离胃胰韧带,然后自右向左分离。
5、幽门
在幽门下,有胃网膜右血管根部,幽门下淋巴结及幽门静脉。
为了防止胰腺损伤,很多人采用近幽门处紧贴幽门切断血管,但这样做的结果是,需要把幽门下静脉分支结扎,分离时容易造成分支间静脉撕裂出血,同时遗留幽门下淋巴结,而且往往需要将网膜右血管主干两次结扎。
合理的方法是:先切开十二指肠下缘腹膜,显露胰腺,此时你可以发现,胰腺有一个向上的凸起,凸起的顶端是网膜右血管根部,沿凸起 向上是动脉,而静脉则向下。由于网膜右静脉与右结肠静脉汇合成干,应该先将其结扎,然后向上锐性分离幽门下淋巴结,最后于十二指肠下缘,紧贴十二指肠壁向右撑开,便可根部结扎网膜右动脉根部,同时避开了密集的幽门下静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外科经典之路(1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