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l期
提出了新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比较
思考取向。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新的主轴。在此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体制的改革与社会政策的创新,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自2003年以来,医疗、教育、住房、贫困、农村发展、弱势群体等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在
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
现。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社会政策演变、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及其有关的理论,为中国探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新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使社会政策真正起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本文的首要目的是对发展型的社会福利理论
和政策进行清晰的梳理;此外,在目前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如何改革和建构中国社会福利体系进行简要的评论。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背景
及其主要理念
1.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风险和国家发展战略的
演变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和首要
的推动力量,是与西方福利国家对全球化挑战的回应以及重构国家合法性的努力分不开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
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福利国家面临着新
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涉及三种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产品和服务、资本以及人员。产品和服务的大批量流动,引起了空前激烈的价格竞争。价格竞争直接威胁到福利国家的高劳动成本,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福利开支和劳动力成本上的“探
底竞争”,但这些措施的实行又受到国内不同政治
力量和普选制度的制约。这些国家既要参加世界
市场的竞争,又不想面对竞争可能导致的福利国
家削减的现实,在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上十分伤脑筋。其次,信息产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全球陛的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在经济全球化的条
万
方数据件下,资本逃税要比劳动逃避税收容易得多。为了追逐利润,资本避开对劳动征税很重或劳动受到严密保护的国家,迫使那里的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当私人企业的跨国流动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时,那种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服务形式也就受到了威胁。而这些社会保护体系原先是针对工业社会(制造业时代)的风险设计出来的。资本的“四处流动”摆脱了民族国家的政治控制,使受着地域约束的雇员和政府的谈判能力降低。此外,全球性的资本流动还伴随着就业机会的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性流动。资本的外流使福利国家的财力外泄,而经济移民的涌人则造成福利国家在住房、医疗、失业救济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额外负担,迫使福利国家不得不就移民问题进行新的政策设计。上述这三大问题使我们看到,福利国家的征税能力、国家赖以调整经济政策和干预社会分配的能力都被削
弱了。
伴随信息化、全球化而来的,还有社会结构和
就业方式的变迁造成的危机和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口老化在资本流动
加速、经济增长衰退时带来社会保障的负担率加重,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保障制度的巨额赤字甚至破产。②信息通讯技术和知识社会的迅猛发展,造成对新技能和高学历日渐上升的需求,同时也引起对低素质劳动力的排斥,即使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要求很低。③家庭结构和性别角色的变迁。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增多;家庭生活的
非标准化,即改变了工业社会和大规模制造业时
代的生活和就业模式,人的就业年龄、结婚年龄、生育年龄和退休年龄等发生了多样化。④职业结构的变化和新的就业形式。临时工增多、小时工增多、家庭雇工增多、合作组织增多,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社会的长期稳定的工厂雇用模式。这些变化都对福利国家原先的社会保护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对非固定就业的职工如何保护,对未婚生育者如何保护,如何化解人口老化的危机等。所有这些新的风险和需求并不是仅仅靠私有化政策就可以解决,如果我们接受福利国家形态的出
一8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重大转型及其对(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