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也指降职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 ③放逐,征发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 ④改变,改动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
59.请,qǐng (1)动词
①请求。请人做某事。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②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 ③谒见,问候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 ④邀请,约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 ——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 ⑤请教,请示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⑥说情 文嬴请三帅。(《肴之战》)——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 (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
60.穷,qi?ng (1)形容词
①处境困难,环境险恶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②不得志,不显贵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③贫困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2)动词
①终了,穷尽,用尽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啊! ②寻到尽头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
61.去,qù (1)动词
①离开 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②距离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③除掉,去掉 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 ④前往,到??去 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那舞榭歌台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2)形容词,过去的
21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62.劝,quàn 动词
①劝勉,勉励 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国内的百姓都互相勉励。 ②劝说,劝告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63.却,qua (1)动词
①退 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涵相如列传》)——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②使退,击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③拒绝,排斥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业。 ④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 ⑤去掉,消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2)副词,表将要重复或继续。还,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再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3)连词,表转折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 ——没有来由的再次渡过了桑干河,却又希望并州就是自己的故乡。
64.如,rú (1)动词
①往,到??去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 ②顺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 ③如同,好像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桃花源中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人一样。 ④及,赶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⑤按照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2)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如果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②表选择,或者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4)助词,形容词词尾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君子拉开弓不放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65.若,ru? (1)动词
①像,好像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百姓安定吗? ②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如您这么漂亮啊。 (2)代词
①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
22
②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凭这样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爬上树去逮鱼一样。 (3)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板》)——如果只印两三本,不算简单易行。
66.善,shàn (1)形容词
①好的,善良的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征求询问好的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②好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晋鄙如果听从,很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 ③友好的,亲善的 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的对待他。 (2)名词
①好人,好事,好的行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②好的方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不必作战就使对方的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办法。 (3)动词
①交好,亲善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②长于,善于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③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④喜欢,羡慕 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羡慕世间万物遇到了大好时节,感叹我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⑤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因此感到心满意足,把刀子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4)表示应答之词。 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说:“很好!”
67,少,读音一:shǎo
(1)形容词,数量少,不多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 ——生产(粮食)的人很少,而浪费(粮食)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产怎能不枯竭呢? (2)动词
①缺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想在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插上茱萸,却少了我一个人。 ②削减,减少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 ——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诸侯国,以削弱他们的力量。 ③瞧不起,轻视 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评论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3)名词,少数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读音二:shào
(1)名词,青年,少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众多名流贤者都来到这里,老老少少全聚集在一起。 (2)形容词
①年少,年轻 衡少善属文。(《张衡传》)——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善于写文章。 ②小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触龙说赵太后》)——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有出息。
23
读音三:shāo
副词,表程度,稍微,略微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被砍下的首级挂在城门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
68.涉,sha 动词
①徒步渡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察今》)澭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按照原来的标记趁夜晚过河。 ②乘舟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察今》)——楚国有一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③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驱赶着中原的士兵远征,进入江湖地带。 ④经过,经历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报任安书》) ——现在您又遭受意外之罪,过一个月,就临近十二月了。 ⑤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乐趣,虽然设有小门却常常关闭。 ⑥阅览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顾炎武《复庵记》) ——幼年时读书,喜欢《楚辞》,阅读过很多诸子的文章和经典、史籍。
69.胜,读音一:shang
(1)名词,胜利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2)动词,战胜,取胜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六国和秦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比秦国弱,还有不用贿赂就可以战胜秦国的趋势。 (3)形容词
①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岳州的优美景色,全在一个洞庭湖上。 ③盛大的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我年少无知,却荣幸地亲逢这盛大的宴会。 读音二:shēng
(1)动词,禁得住,忍得住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 (2)副词,尽,完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如果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就用不尽了。
70.识,读音一:shí (1)动词
①懂得,知道 识众寡之用者胜。(《谋攻》)——懂得兵多和兵少的不同用法的一方能取胜。 ②认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同样是沦落天涯的人,相见何必一定要曾经互相认识? ③识别,觉察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听出了(焦仲卿)马叫的声音,急忙穿着鞋子出来迎接他。 (2)名词,知识,见识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问说》) ——除了“学”,没有办法发现疑问,除了“问”,没有办法增加知识。 读音二:zhì,通“志”
(1)名词,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 ——(王)公拆开大氅,拿出珍珠交给他们,(当初)封装的记号还和原来一样。 (2)动词,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记住了吗?”
81.素,sù (1)名词
24
①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十三岁就能织白绸子,十四岁就学习裁衣服。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流血到五步之远,使天下人都穿白色的丧服。 ③平常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与留侯张良交好。 (2)形容词
①白色的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到了春冬季节,那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训俭示康》) ——大家都把奢侈浪费当作光荣,我心里却单单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③没有文采的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肴之战》)
——秦穆公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驻扎,面对着被放回来的将士痛哭。 (3)副词
①表情态,空,白白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那些正人君子啊,可不是白白吃饭的啊。 ②表时间,从来、一向、平素、素来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况且蔺相如本来就是地位低下的人。
82.汤,读音一:tāng 名词
①热水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仆人用热水浇洗。 ②汤药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我侍候她服用汤药,不曾停止、离开。 ③同“烫”,热敷 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病在皮下,用热敷的方法就能治好。 ④殷商的建立者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五蠹》)
——近古的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汤王、武王起兵征伐他们。 读音二:shāng
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洞庭湖)含着远山,吞下了长江,水势浩大,宽广得没有边际。
83.涕,tì
(1)名词,眼泪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姓蒋的人非常悲痛,眼泪汪汪地说。 (2)动词,流眼泪,哭泣 儿涕而去。(《促织》)——儿子哭着走开了。
84.徒,tú
(1)名词 ①指服劳役的犯人
(陈胜)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陈胜)是农村的种田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役夫。 ②一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郯子之类的人,他们的才能不如孔子。 ③门徒,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孔子的学生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 (2)形容词,空,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百姓发怒,也不过是脱去帽子,光着脚,用头碰地罢了。 (3)副词
①表情态,徒然,白白地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要给秦国(和氏璧),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十五座城,白白地被欺骗。 ②表范围,只是,仅仅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大的秦国不敢派兵来攻打赵国,仅仅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啊。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