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固,gù
(1)名词,险要的地势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过秦论》)——秦孝公占据着肴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 (2)动词
①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②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②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赤壁之战》)——荆州和我国邻近接壤,江山险要坚固。 ③坚决,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4)副词
①表本来,原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要早。 ②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 ③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人固然有一死,只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28.顾,gù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 ②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成名看到盛蟋蟀的笼子空了,就(觉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 ③看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三次到我的草房之中看望我。 ④关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子布、元表众人各自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 ⑤照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多年来我供养你,你却一点也不肯把我照顾。 ⑥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2)连词 ①表转折,只,只是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我每当想到这些,常常痛彻骨髓,只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②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人如果要立下志向,难道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29.归,guī (1)动词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此后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了。 ②返回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封他做了上卿。 ③归还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果十五座城不能归入赵国,请允许我把宝玉完好的归还给赵国。 ④归属,归依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到他那里。 ⑤归到一处,汇聚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赤壁之战》) ——各位英雄豪杰都仰慕他,好像江河汇聚到大海一样。
30.国,gu? 名词
①国家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 ②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11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④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⑤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31.过,gu?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经过。 ②胜过,超过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一出门,穿着轻暖的皮衣,骑着高头大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 ③拜访,探望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有一个朋友在市井屠户之中,想要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 ④到,来到 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有一天,祖母来到我的书房。 ⑤犯有过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⑥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听说您想要责怪他。 ⑦过时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开过花以后再采,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 (2)名词,过失,过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副词,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
32.何,读音一:h? (1)代词
①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哪里,什么地方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 ③怎么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 (2)副词,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水面多么浩大,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水边。 (3)助词,即今“啊”字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车声隐隐甸甸的响啊,两人相会在大道口。 读音二:ha
动词,背、扛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诗经?小雅?无羊》)——你的牧人来了,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33.恨,han
(1)名词,怨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天地虽然长久,但总有到尽头的时候,唯有这永别的怨恨,却是绵延不断,永远没有断绝的一天。 (2)动词
①遗憾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先帝活着的时候,每当和我谈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帝、灵帝(失政)表示叹息遗憾的。 ②怨恨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前去(送死)我却没有送您,因此知道您会怨恨我而回来。
34.胡,hú (1)名词
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12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匈奴人不敢南下来牧马,六国的士民也不敢拿起弓箭来报仇。 ②兽类颔下的垂肉
狼跋其胡,载疐(zhì)其尾。(《诗经?豳风?狼跋》)——老狼前进踩下巴,老狼后退绊尾巴 (2)代词
①什么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 ——突然边境发生紧急情况,数千百万的士兵,国家用什么发给他们粮饷呢? ②为什么,怎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回去吧!家中的田园都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35.患huàn (1)名词
①忧患,祸害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成为曹操的后患。 ②讳忌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忌讳啊,可是曹操却都贸然去做了。 (2)动词
①担忧,忧虑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想要不给,却又担心秦兵到来。②危害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谋攻》)——所以国君用来危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
36.或,hu?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有人说:“六国交互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2)副词
①也许,或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能够看见。 ②有时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有时遇到他发怒斥责,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 (3)连词,如果,假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三峡》) ——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宣召,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37.疾,jí (1)名词
①病,指常病,轻病 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我没有病。 ②痛苦,疾苦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凡是管理百姓的人,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疾苦。③毛病,缺点 必为有窃疾矣。(《公输》)——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了。 (2)动词
①患疾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他们之中患病而死,死去默默无闻,不值一提的人也太多了。 ②厌恶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③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屈原痛心怀王视听不明。 ④痛恨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跑到您这里来申诉。 ⑤妒忌,通“嫉”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13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怕他比自己有才能,妒忌他。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即使乘着快马加者风也不如他快。 ②强,猛烈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别人却能听得更清楚。
38.及,jí (1)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②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肴之战》) ——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③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⑤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2)连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②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39.即,jí (1)动词
①靠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其实)不是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②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书?苏武传》) ——昭帝登上帝位数年之后,匈奴同汉朝和亲。 (2)副词
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亲,那么,希望能分给我一碗肉羹。 (3)连词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急? ②表让步,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就算是捉到了两三只(蟋蟀),又都很差很弱,不合规格。 (4)介词,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
40.既,jì
(1)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话没有说完,在学生中就有人笑着说:“先生欺骗我啊!”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始皇死去之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异地。
14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分开过。 ③表范围。“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苏轼《赤壁赋》)——菜肴全都吃光了,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的放着。 (3)连词
①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既然让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 ②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三军既迷惑又怀疑,那么诸侯进攻的灾难就到了。
41.假,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②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给予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2)形容词 ①虚假,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蚁死去有什么两样? 读音二:jià
名词,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府吏听说了这个变化,就请假暂时回家。
42.间,读音一:jiān (1)名词 ①门缝,夹缝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中间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③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笑颜? 读音二:jiàn (1)名词
①空隙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②机会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③(不多)时间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时间。 (2)动词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