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对这首词的一般理解.下面我谈谈它和强迫症治疗之间的关系.第一句的"穿林打叶声"就相当于我们的强迫观念,那么对这些强迫观念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两个字"莫听".这不是否认也不是回避,穿林打叶声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强迫观念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对于这些强迫观念需要做的就是不理会,不问,就是莫听.莫听之后,我们该怎么做呢?何妨吟啸且徐行,就是为所当为啊,该做什么就继续做什么啊."徐行"的"徐"字大家需要好好理解一下.如果不下雨的话,道路也不泥泞,走起路来会快些.现在下雨了,你还想着像没下雨那样走路那是会摔跤的哦,所以下雨了就要慢慢的走的了,就是徐行啊.同样,没有出现强迫观念的时候,我们做事的效率可能会很高,当强迫观念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做事效率势必会收到影响,这个时候我们要有何妨徐行的心态,影响就影响一点吧,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吧.这样的态度就对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告诉我们对强迫症不必如此恐惧,要藐视它.我们不能被自己想象的念头所吓倒.所以用了"谁怕",如果我们能不怕强迫症了,那我们的问题就好了一半了.不怕了,预期性焦虑也就没有了.我们越是怕它,它就越会出来捣乱.我们需要抱着开放的态度来接纳它,既然不怕了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山头斜阳却相迎,说明雨过天晴了,就是说我们的强迫观念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必缠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刚才下雨了吗?下雨了,刚才晴天了吗?晴天了.但,作者却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对强迫观念也该如此,刚才强迫了吗?强迫了,现在过去了吗?过去了.但这还没有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而应该是,刚才没有强迫,现在也没有过去,一切都是都是心念的流动,本没有什么强迫与不强迫之说.也就是无所住心了.只要,做到了无所住心,一切强迫也就不存在了.
关于顺其自然
很多朋友在实践森田疗法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是顺其自然。我理解的顺其自然是:真正的顺其自然就是忘记什么是顺其自然。不要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先判断一下这是否符合顺其自然,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在顺其自然,而是在强求自然,是另一种强迫。记得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描写张三丰在教张无忌太极剑法时这样描写过:“张三丰在演示一遍之后问张无忌:你现在记住多少了?张无忌回答:记住了大部分。过了一会张三丰又问:你现在记住多少了?张无忌回答:只记住一小部分了,大部分都忘了。又过了一会,张三丰又问:现在记住多少了?张无忌回答:现在全忘了。张三丰说:很好,你现在可以上
阵了。”顺其自然达到张无忌这种境界时,就真的顺其自然了。
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一定要等到你课本都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全部忘掉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境界需要在不断领悟反复实践中才能达到。不必急着要效果。这种不知道什么是顺其自然的现象也许是森田疗法的必经阶段,顺其自然的把这段“不知道什么是顺其自然的阶段”渡过,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
透视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症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心理障碍。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都远远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艾滋病恐惧症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
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二、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案例:小王,女性,大学生。大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血,回来后一直担心采血时所使用的针头不干净,怕自己被传染艾滋病。担心了2个星期后,开始对血产生恐惧,不仅见到血会紧张,就是想到血或者看见“血”这个字也会紧张。不敢去医院,回避所有可能会见到血的场合。如果哪个同学脸上长了青春豆挤破了出了血,她就会对这个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他说话,不敢接触他接触过的东西,尽量离他远点。慢慢的小王所恐惧和回避的东西越来越多,她不 敢到学校的公共浴室洗澡,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的马桶,对蚊子非常恐惧,因为咬过别人,会携带别人的血等。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三、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