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摸的是局部,如果摸到腿的人说大象是一根柱子很显然是错误的,不过没关系,只要承认自己的缺陷,不怕别人嘲笑,不抱怨,再多摸摸,就一定能知道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同样强迫的朋友每日所作的事情,如果放到生活里,放到其他每个普通人的对比中,那还是正确的么?毕竟那些想法和感觉不等于事实,虽然很真实,也只不过是我们的注意力过于敏感又集中,集中又敏感的关注了我们怕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担心和害怕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忧虑担心和害怕的情绪,如果没那些巨大的负面情绪,相信不论什么念头和感觉都不会影响我们分毫。
上面探讨的问题,虽然对强迫症本身没实质性的改善,但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每天在做的是什么,应该下定决心去改变,去做些什么,只要我们能够通过我们担心的问题入手,面对问题带来的恐惧情绪,并培养我们面对这些情绪的承受能力,强迫症就可以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强迫行为的本质
要想治疗强迫症的第一步就是要认清强迫症。你之所以要反复的检验来确定一些事情,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是强迫行为的一个错误连接,正是因为强迫行为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的焦虑,所以我们认为除了实施这些行为就没有办法减低焦虑,正是由于这种认识才始强迫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我们会错误的认为如果不实施强迫行为,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无法做任何事情。而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实施强迫行为,我们的焦虑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降低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很多朋友认为我们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这些行为,想想在过去的岁月里有没有在什么特殊的时候或者有什么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完全控制了强迫行为呢?
另外,想想我们怕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怕的并不是东西没有摆放整齐,也不是怕扔垃圾时把有用的东西扔掉,怕的也不是自己打错字或看不懂文章,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而已。我们真正怕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是问题的根本,针对这个根本,那我们的解决之道应该是使自己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看看我们的强迫行为是不是针对这个根本在解决问题呢?很显然,我们的强迫行为并没有针对这个根本,强迫行为并没有使我们不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那为什么强迫行为还会缓解我们的焦虑呢?这是因为强迫行为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成了确定感,当我们的不确定感消除了,变成确定感了,所以我们就不焦虑了。想想,我们在没有检查之前,我们不能确定东西是否摆放整齐,当我们反复做了几次之后,我们就确定已经摆放整齐了。这里就很清楚的看到,强迫行为是把我们的不确定感变为确定感。而问题的根本是我们害怕不确定的感觉,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不怕不确定感。所以,我们通过强迫行为并不能使我们的强迫症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本来怕蛇,一旦我们看到蛇,我们就找个厨师把蛇做成一盘菜,我们不怕这盘菜。我们错误的
认为这样做了就解决了我们怕蛇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样做根本没有解决我们怕蛇的问题。我们下次见到蛇还是会害怕。这样,我们每次见到蛇就会想办法把蛇做成菜,这个把蛇变成菜的过程就是我们的强迫行为。所以,无论我们把多少蛇变成了菜,我们仍然还是怕蛇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坚决的阻止原来的这些强迫行为,而是去学会忍受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这样慢慢的习惯了我们就不再害怕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了。我们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强迫思维的不问疗法--春来草自青
春来草自青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春来草自清。
什么是“春来草自青”呢?就是春天来了,草自然而然的就青。那为什么春天来了草就青了呢?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春天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等条件都适合草在这个时候变青。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春来草自青”,与强迫思维有什么关系呢?本是自然而然的事。人心亦不可执着草青与不青,青了便青了,春来便春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无心无念,无所住心就是这个道理。住心不必住于草,不必住于青,亦不必住于春。
强迫思维的出现同样适合这个春来草自青的道理,就是在你此时此刻的压力状态、疲劳状况、躯体健康状况、紧张状况、人际关系、整个的心境的状态等的情况下,最适合你的强迫思维出现了,所以它就出现了,就像春天来了草青了一样。所以,对此不必惊慌,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感知它,经历它,静静的等待它的过去,经历它的同时悠闲的做你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这个“经历”很重要,这个经历是不要反抗,不要分析,而是感受它从我们的头脑中掠过。就像一阵风吹过树叶,树叶哗哗作响之后一切恢复平静。这里的风就相当于强迫思维,树叶的哗哗作响就相当于强迫思维带给我们的焦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这阵风的过去,树叶自然也就不会作响。
很多朋友对强迫思维都有预期性焦虑,就是还没出现强迫思维的时候就先担心起来了。就像风还没有吹来,就先担心风什么时候会吹来。这是有所住心了,心住在可能吹来的风上了。当风吹来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把心住在这个风上,就是不问不为。当风吹过,不要纠缠。要有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心态。
对于强迫思维的来与去,大家不防好好的领悟一下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面稍微解释一下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这是苏东坡和朋友一起游玩,回来的时候下雨了,而自己的雨具又被别人拿走了,被雨淋了之后写的一首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
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内观暴露疗法---助您找到最好的解决强迫症的方向(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