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实积累。
积累越丰富,精神和语言的对接之树就会越繁茂。平时,我会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积累丰富的语言。每学期都会推荐一些阅读书目,
还会帮助学生办理图书馆借书证、学校借书卡,也会同其他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以提升学生阅读量,为积极发言做准备。当然,
深层次的阅读在于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因此,每天我会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好的语句,利用早自习等空余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摘录的优美句子加鼓励。时间久了,学生的知识面广了,感受丰富了,理解的层次深了,也就敢于发言了。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在遭受奇耻大辱的‘宫刑’后,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是什么原因使他最终选择了‘忍辱偷生’完成《史记》的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因为父亲的临终嘱托”和“从小听到的英雄故事的激励”。对此,我追问道:“可能是哪位英雄的故事激励他‘一定要活下去’?”此时,学生调动课外积累,大胆发言:“他想到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终成为西汉名将”“他想到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大败吴师”“他想到孙膑被剜膝盖骨,最终完成《兵法》奇书”……最后,还有一位学生引用名言总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就是我们题目中的“发愤”之意,司马迁无疑就是这“成大事者”。可见,有了课外的阅读积累,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见解深刻。
3.学会倾听。
有研究表明,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只占9%,可见听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发言能力,前提是重视其听的能力的培养。具体可通过三条路径进行:一是树立榜样,吸引倾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认真倾听的故事,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听讲笔记”“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的访问”“汽车推销员卖车”等,并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让大家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二是学当“小老师”,训练听讲。对于某些已掌握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课,因为角色发生了变化,“讲课”的学生会讲得很认真,其他学生也会因为新鲜而认真倾听,并产生争当“小老师”的欲望。三是参与评说,培养听说能力。学生发言过程中,我会注意随时引导:“谁来评价一下她的发言?”“猜猜看,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不断的暗示,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倾听的意识。
(二)营造发言气氛
创建相对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改变学生发言现状、提升发言能力的捷径。
1.提高可亲度。
首先,教师语言有吸引力。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机智俏皮的活泼,往往能感染和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发言的欲望。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体会园子的“自由”,我设法将学生带进“园子”。我说:“看,老师的手臂一挥,我们已身在这园子里了。我就是这园子里的倭瓜(出示图片),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你是园子里的什么?说说你在园子里的生活。”幽默的语言,巧妙套用文中的句式表达,一下子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他们或说自己是园子里的黄瓜、玉米、狗尾巴草,自在生长;或说自己是园子里的小鸟、蝴蝶、蚱蜢,快乐嬉戏;或说自己是园子里的小猫、小狗、小刺猬,追逐打闹……从他们抢着发言的状态中,不难感受到园子的生机勃勃以及他们对园子的向往。
其次,教师语言情感丰富。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往往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进而乐于发言。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在深入感受作者内心愧疚的环节,我播放了舒缓的乐曲,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抱母亲入睡”的片段。当读到“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出来”时,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也许是受到我情绪的感染,课堂显得尤其静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提升发言能力的策略探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