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这个阶段程序性知识是用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表达的,如告诉学生写内外结构的字的规则是“先外后内”。主要是学习和理解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表征的命题及操作步骤,并逐条记住规则,尚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学习者开始通过练习和练习中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将各个步骤有意识地联系起来,即将小的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成为一个技能组块。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经过足量的练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就会达到自动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无需努力便能够自动完成相关的活动程序,比如学生无须再花精力去想字的结构。活动操作程序的准确性和速度均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完全灵活掌握的技能。
2.知识支架运用的原理
周子房认为,概念支架是写作学习的中介工具,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关键概念。他还借鉴了美国语文中的相关范例以示参考[4]。邓彤将微型化写作课程中的写作支架分为接收支架、转化支架、评价支架。在写作学习中,接收支架用于帮助学生搜集与写作内容有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转化支架用于帮助对接收到的信息和阅历、体验等内在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根据写作需要协调和运用;评价支架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概念支架或接收转化支架,针对的都是写作知识学习中所给予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属于本研究所说的知识支架的范畴。
按照知识学习的特点和支架运用的原理,可以搭建知识支架于微写作教学设计中。下面是“重点观察”这个微写作训练点的教学设计,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共搭建了6个知识支架。
“重点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观察的特点,并能辨识重点观察。
2.掌握重点观察的方法,并能熟练使用。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观察的方法并能熟练使用。
教学难点:在教师知识支架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建构重点观察的写作知识并内化成为自己的写作经验。
学习过程:
解释比较,获得概念和运用概念。
1.明确重点观察的特点,获得概念。
支架①教师解释重点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
2.练习1:出示小狗的照片,学生观察小狗的特点,并交流观察结果。
3.比较代表性观察结果,运用概念。
支架②比较二个观察范例,哪个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示范解释,领悟重点观察的方法(程序性知识学习第一步)。
支架③教师示范“下水文”和观察小狗的过程,学生提炼与教师解释相结合,概括方法。
如何重点观察:
1.锁定第一印象的突出特点。
2.从多个观察点,多个感知角度观察它。
练习反馈,熟悉规则(程序性知识学习第二步)。
1.练习2:继续观察小狗照片,修改观察结果。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熟悉规则,完善“重点观察”的知识。
支架④问题:修改后的观察范例,好在哪?有没有不好的地方?
补充“重点观察”的知识:重点观察的一定是特点鲜明的部分。
3.范例交流,熟悉规则。
支架⑤小组交流,从重点观察的角度,评价学生的观察结果,推荐小组优秀作品。
作业布置,内化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第三步)。
支架⑥练习3:观察一只猫,写一个100字左右的观察片段,体现事物的突出特征。
二、知识支架运用于微写作教学的策略
1.解释比较,获得概念和运用概念
在陈述性知识的概念学习中,可以运用解释和比较两种形式的支架,帮助学生获得概念和运用概念。
解释。教师阐释概念知识,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指出概念具有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直接学习概念。教师先行解释概念,然后再呈现例子,这就是所说的“规—例”法;也可以先呈现例子,再解释概念,这就是所说的“例—规”法;还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先诠释定义,之后呈现范例,再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能代表这一定义的,这就是“规—例—规”法。上面教学设计中支架①就是“例—规”法运用。
比较。学生习得概念后,教师要用知识支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概念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学生利用支架识别具体的同类概念并将其归入此类。较常见的就是搭建比较形式的知识支架,这种知识支架是在正反例的比较中,识别已经获得的知识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从而对该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在学生概念初步形成阶段,正反例比较的支架和单个例子的支架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识别,剔除错误认识,强化正确认识。上面教学设计中支架②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设计的。
2.示范演示,领悟程序性知识
示范是指为学生建立写作“原型”提供品质优良的典范作品。示范是支架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把知识演示给学生看,为学生提供“专家”解决问题的样本。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并且说明自己的思维流程,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验。
示范形式的知识支架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建构中,要体现出的不仅是思考的结果,更是思考的过程。从思考的结果到思考的过程,是“倒推”,从结果中发现特点尤其是优点,然后倒推产生结果的原因,即思考的过程,在关于思考过程的师生交流中,帮助学生建构相应的写作程序性知识。《重点观察》教学设计中的支架③就是一个典型的示范形式的知识支架。
3.范例交流,熟悉规则
范例是微写作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支架形式。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中,练习是习得知识的必要步骤,只有通过练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才能从陈述性规则阶段进入程序性知识阶段,继而达到自动化。在练习中,会产生大量的范例,充分利用好范例,建立支架,是促进知识建构的主要策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问题以及应对措施(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