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4所示,民营企业在毕业生群体择业对象中一直保持着高吸引力,虽有小幅波动,但其在消化应届求职者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2016年就业市场状况,民营企业仍以过半比例遥遥领先其他性质工作单位。此外,毕业群体对于党政事业单位的青睐程度也以肉眼可见的幅度爬升,这也是近年行政岗位竞争激烈、一职难求的原因所在。
大学毕业生基于在实际应聘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针对毕业生该具备的也是社会现实需要的素质也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如图5所示,该组作答者给出如下选择:专业水平和交际能力分别以26.52%和33.47%的高比例成为主要因素。专业创造价值,良好的专业知识是一个人逐步走向职业化的重要基础,是大学毕业生在千万就业大军中立足的前提与保障。出色的交际能力在面试和工作中同样至关重要,好莱坞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如果不能掌握良好的与人交往沟通的技能,即使拥有再高的专业水平也无法得到施展。”而追源该类必备素质,现下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该从课堂专业知识传授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中习得,同时作为企业用人单位看重的两点,应届毕业生应重视起自身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和积淀。
剔除无效问卷后,现有问卷结果显示(见表2),毕业生就业所在地有三个地区:生源地、学校所在地和东部发达地区,其中生源地占42.86%,学校所在地占15.87%,东部发达地区占26.98%。由此可见,生源地与东部发达地区都是毕业生的密集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南通大学学生大都来自江苏省,他们往往会选择回生源地或离家较近的地方如上海、浙江等地工作,这些生源地及邻近地区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较好,毕业生可以更便捷地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快速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有较好的发展平台,从毕业生的期望和现实意义来看,选择东部发达地区是比较合理的。
结合近三年数据(见图6),选择在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比率大幅增长,相应地,留在学校周边发展逐渐失去吸引力,而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如沿海地区、港口城市的应届毕业生也在以一定速度逐年下降。
3、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对比
此次课题主要研究资料是南通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目前正面临就业的2016届毕业生的问卷填答情况,辅以前三届已毕业学生的相关就业数据,在就业单位性质、就业所在地、就业与本专业相关度等方面得出一般结论:我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就业实际情况与就业期望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只有28%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的规划符合就业现实的实际情况。
以就业单位性质为例,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只有大约8.30%的学生毕业后倾向于在民营企业工作,而四届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总比例的30%以上。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单位是国企,占比例高达31.30%,但结果却只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在国企工作。另外就业所在地的期望与现实差异较大,表现较为明显的分别是学校所在地和沿海发达城市。而谈及求职所获,累积经验一项以51.73%高居首位,40%毕业生认为薪酬福利不可忽视,而另有8.20%的同学更期望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四、走访调查
据校就业中心指导老师、辅导员介绍,近年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不考虑持续与否等非慎重考虑情况,毕业生签约率达95%,领先于管理学院其他专业。
就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老师作出解释,并给出建议:一方面,就业期望的滑跌源于经历经验的不足,信息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缺失缺乏,这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体系即重理论课程而相对轻视实践课程有一定关系,而高校提供的实习、社会实践机会能有效防止理想与能力的脱节,因此,在校大学生要重视社会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注意锻炼综合能力。同时,毕业生对期望的理解应首先遵从“人职匹配”的原则,即“能力+需求=职业”,只有全面把握就业市场,认识自身能力,准确定位就业期望,才能缩小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差距。
五、结论与启示
本课题组对行政管理专业及就业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一是范围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时代和市场的背景下,行政管理人员所服务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大,覆盖了经济、文化、政治、社会服务、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而对象的扩大对行政管理专业人士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通常要具备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剧化了专业素质高低分化;二是就业市场的“欺骗性”,行政管理专业涉及多个领域,看似就业情况乐观,但实际上,由于行政人员相对稳定,企事业单位的对口岗位却很少空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56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需求供给失衡。在2016年6月8日,上海市教委鉴于行政管理等10个专业新生录取率和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太理想,造成整体指标偏低,将其列为2016年度预警专业。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但是依然存在着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差距较大。这主要是学生过于注重理论学习,期望通过直接获得固定的“套路”顺利步入职场,而忽略实践、实习过程导致的。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学院的作用至关重要。学校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落实职责,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优化求职环境两个方面做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学校和学院在帮助毕业生寻找理想工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如举行宣讲会、招聘会、建立校园招聘网、通过“通大就业”的专门性APP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机会。学院更应着眼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业指导课、社会实践的开展等都是成功的例子,其中,适当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有利于缩小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此外,学校应适当调整大四同学的课程安排,保证毕业生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迎接就业浪潮,且大学生自身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面试时到位的礼仪、得当的仪表等细节点都将是加分项目。
第4篇:供给侧视域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导向人才培养路径
付翠莲,鄢小艳(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供给侧改革中的有效供给和结构性改革的理念给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供需错位”与“供需不匹配”状况,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改进。以地方高校“校-政-社”协同育人为突破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为例,认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对学科发展趋向和社会治理环境问题作出回应,需从供给侧改革理念中寻找思路和途径,采用“公共行政+企业行政”的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综合性课程设置,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搭建学校向社会过渡平台,有效实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侧和社会人才需求侧的平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行政管理改革应用研究分析论文(共4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