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政府绩效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政府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以及方法手段等还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绩效管理尤为典型,亟待发展创新。从现实情况来看,创新政府绩效管理的重点是,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强调“顾客至上”与公共责任,更加重视效益和公民满意度,更加追求可控性与透明度的统一,更加突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创新政府绩效管理的难点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破解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难题,破解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冲突难题,破解政府绩效管理的两重性难题,破解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难题。为此,要不断创新政府绩效管理服务体系、指标体系以及公众参与体系,真正体现依靠人民创新政府绩效管理。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管理方式;价值取向;实现路径
作者:孙洪敏(辽宁社会科学院,沈阳110031)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就是要创新政府绩效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在实践探索中,创新政府绩效管理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创新政府绩效管理的服务体系、指标体系以及公众参与体系,真正体现依靠人民创新政府绩效管理。
一、政府绩效管理亟待创新
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一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市场转型的任务更加繁重,各个市场主体为争取有限的资源而进行的竞争更加激烈。为此,各级政府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对自身的行政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创新政府绩效管理。然而,当前的政府绩效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改革、创新和完善。
1.政府管理理念思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
过去由于受传统思维、传统模式的束缚,各级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往往带有被动式、运动式、主题式、孤立式、滞后式、生硬式、恩典式、人治式、情绪式特征,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形势不断向好,一些地方没有发生有较大影响的公共安全事件,因此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心中,公共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经济发展意识增强。但实际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进入急剧转型阶段,社会深层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这给政府绩效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考验。但是,由于政府绩效管理需要做细微具体琐碎的工作、且不像经济工作那样见效明显,因此,地方政府将绩效管理提上重要日程的并不多见,即使一些地方政府将绩效管理创新写进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也往往是空洞的口号,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参与程度有限、协同能力不足而难以发挥理想功效。
“绩效管理创新”提出后,不少人也把绩效管理视为社会问题管理或者社会危机管理,把“不发生乱子”当成绩效管理的唯一目的,这种观点势必导致对绩效管理的责任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价值取向;创新绩效管理,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要求。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认识,创新政府绩效管理,不仅是某个部门的事情,更是一项全局性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执政党全面推行的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也是绩效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亲自抓、负总责。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不仅部门领导存在误区,甚至有些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存在认识偏差,没有把创新绩效管理看作是政府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担当的第一责任,结果导致工作中缺乏符合本地实际的整体规划和清晰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对本地绩效管理的必要调研进行得深度不够,一些调研工作也只是对某个问题就事论事,没有站在全面振兴发展的大环境下对绩效管理的整体思路进行研究,对本级政府绩效管理状况未能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这就使得很多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创新的总体目标、重点难点、解决路径还不是很明确,创新政府绩效管理的措施还缺乏针对性,各地的试点和探索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
目前,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加之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不断向绩效管理提出新要求、新挑战,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凸显。对于问题的查找和原因分析,必须兼顾主客观两个方面,尤其要更加注重从主观上即工作层面上查找问题,弄清原因,进而为解决问题找到有效的途径和办法。从这个角度讲,当前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首先表现为思想认识不适应不到位。所谓思想认识不适应,既包括基层广大群众对加强绩效管理缺乏全面的了解和必要的认识,也包括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绩效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绩效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创新政府绩效管理的战略部署等,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其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影响政府绩效管理创新扎实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
2.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
当前,政府绩效管理体制仍存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政府绩效管理部门中很多问题的产生往往都与现行体制不适应有密切关系,其重要表现就是绩效管理创新主体之间职能定位不清晰。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具体、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目前还缺乏法律规定和相关细则,致使职能定位不清,把握不准,管理事务主体混淆,不明晰。特别是在中央做出决策部署后,各级政府绩效管理部门在其中处于什么角色,职责定位在哪里,还缺乏具体的定性。从严格意义上讲,政府绩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绩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却经常忙碌于各种报表、各方面检查。所以,要真正做到创新政府绩效管理就应该理顺绩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认真做到强化政府绩效管理职能,理顺绩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甚至从组织体系上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独立的社会实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创新政府绩效管理的重点难点及其实现路径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