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把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看成是各个行政管理主体生命之集合形态。各个行政管理主体之间以及与行政生态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功能相互依存关系。因此,探讨行政管理改革就必须分析行政管理生态环境对行政管理组织结构、行政管理机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同时也要研究分析各级行政组织内外之间和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就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现状而言,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态危机”:一是效能弱化,主要表现为高校行政管理对促进高校三大职能的实现作用不突出,管理的满意度和效率不高;二是矛盾强化,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与党务管理、学术管理、后勤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冲突增多;三是环境“沙化”,主要表现在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合作困难,和谐共生机制不健全,整体观不强。为此,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必须对当下的生态问题作出有力回应。
二、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生态学原则
1.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生物单位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适应性的总和,是其在时间、空间上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相关生物单位之间的功能关系[3]。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亲缘关系相近的,具有相同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空间。若同时在一个区域,必有合理的空间分割,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遵循这一原则,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应在行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充分满足大学对不同职能的需求和各方面不同层次办理教育事务的愿望,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定位,合理设岗。既要避免行政部门职能重叠,人浮于事,又要避免职能缺位,管理空白,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系统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2.动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当受到外界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保持或恢复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生态平衡对内表现为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在结构上的有机关联和互动;对外表现为行政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在信息和能量输出与输入上处于平衡、平稳和开放的状态。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既要注意体系内部各要素围绕体系主体进行良性互动,形成生态学意义上的协同和平衡,又要主动适应校内外行政环境的变化,形成生态学意义上的和谐和规范。高校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如果以行政环境为主体,将表现为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制约或促进作用;如果以行政管理为主体,则表现为其对行政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两者的动态平衡。
3.群体动力原则。生态学研究中的群体动力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看,实现目标的方式有三种结构,即合作式、竞争式和单干式。与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主义的目标结构相比,在合作的目标结构下,会产生更多的人际吸引,从而更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教育学理论认为,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互补,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群体行为不是简单的算术相加,群体包含有群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是一种新的行为形态,即两个人以上的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力量会超过各个人单独活动所产生的力量总和,而且在某些条件下还能发生质的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要充分调动和激发起组织内所有成员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形成群体动力和合力,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三、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生态学策略
1.树立人本理念,确立生态行政管理思想。生态行政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行政、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实施人本管理。一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二是以“人”为终极关怀对象,谋求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行政管理只有创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师生员工不是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具有强烈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的主体,他们具有对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选择、决策和控制的愿望。如果只有严格的管理而缺乏师生员工的主动配合,管理是十分脆弱的。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贯彻,就要发动师生员工参与管理活动,使他们与学校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行政管理目标决策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2.加快章程建设,构建生态行政管理环境。依法办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内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办教育的头等要求,大学要在法律的框架和要求下合法合理办学,就是要在自己的章程规范下依法办学[4]。首先,依托大学章程建设,从制度层面设计好高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行政利益和学术利益的规则体系。一方面,要促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发展,形成管理合力。在高校管理系统内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同时存在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影响到不同利益群体。如果权限不清,容易形成冲突,导致学校整个管理改革偏失。唯有科学设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权限和职责,促进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衡发展,才能保证高校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党与政的关系,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系统生态运行。要立足高校党与政的生态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态关系,推进高校管理模式向“党委领导,校长治校,专家治学”的方向发展。其次,固化高校行政管理的“生态位”。应改进刚性的制度,完善制度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信息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开展好高校整体工作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法治化、高效化、优质化运行。同时,高校是一个功能系统,行政管理是这个功能系统中的子系统,有其特定的“位能”。找准行政管理的定位就是要找准行政管理在大学功能系统中的位置,使其适应新时期大学发展的需要。应根据一般管理分工原则,严格高校五类岗位的界定:教学岗位、教辅岗位、科研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和企业岗位(包括后勤产业服务岗位)。把行政管理人员从其它四类岗位中剥离出来,同时利用职能系统和过程管理去有效地激活其它四类岗位,使高校要素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和推动高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以及演进论文(共3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