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物料的物化性质及注意事项
变换工号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工号,有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气体,如CO、CO2、H2、H2S等,因此在正常操作和检修过程中,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一定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10.1硫化氢(H2S)
H2S是无色,有恶臭(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和醇类,20℃时在水中溶解系数2.86;40℃时为2.03。有剧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10ml/m3,能与许多金属离子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化物,能使银、铜等表面发黑,自燃点为260℃,燃烧时火焰呈兰色,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比例,碰到火花可受热会发生着火爆炸,爆炸极限4~44%。密度为1.539g/l(0℃),比空气重,易扩散,易爆炸。
H2S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物,与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作用,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呼吸困难、头痛、眩晕、虚弱等症状,对眼睛的刺激可引起角膜和结膜炎,大量呼吸会引起肺水肿,使人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H2S对各种酶起作用,使代谢作用降低,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如吸入100mg/m3浓度时,可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而致“电击型”死亡。
10.2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乙醇和苯与酸,碱不起反应。与空气混合后,易生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其爆炸极限为12.5~74%。易燃烧,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火焰温度约为2095℃有毒,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在作业时间可短暂放宽;作业时间1小时以内,一氧化碳浓度允许达到50mg/m3;15~20分钟内200 mg/m3。在上述条件下反复作业时,两次作业之间需间隔2小时以上。最小点燃能量8.0毫焦耳,最易引燃浓度30%,最大爆炸压力61.8牛/厘米2,沸点-191.3℃,凝固点-207℃,自燃点610℃。
一氧化碳能与人体中的血红素结合,造成缺氧,中毒时发生头晕、头痛、呕吐、腿软等现象,严重中毒时,昏迷不醒,甚至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低,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血液重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10~20%,30~40%,50%以上。
以上对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危害作了简要的介绍,以上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因此要求操作和检修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规程,防患于未然。
10.3二氧化碳(CO2)
CO2为无色、无臭、不燃的气体,正常大气中含量0.03%,能溶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1.101,升华点-78.5℃,凝固点-56.55℃。
低浓度的CO2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CO2有显著性麻痹作用。CO2透过肺泡膜能力较氧大25倍,空气中CO2浓度较高时,必将造成人体内CO2滞留,缺氧引起窒息死亡,即使在氧浓度较高的情况下,CO2也可能引起中毒有时缺氧窒息与CO2中毒并存,吸入浓度为8~10%时CO2除头昏、头痛、眼花和耳鸣外还有气急、脉博加快、无力、血压高、精神兴奋、肌肉痉挛,长时间时神志丧失。
一般人呼吸时,吐出气中的CO2含量约为4%长期停留地点空气中,CO2浓度在0.1以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变换岗位操作规程(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