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控制院感工作制度 - 图文(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六、常见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一)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认识,针对易感危险因素及发病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许多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可以预防的。

1、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

(1)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应尽可能采用胃肠道内营养。可将导管直接插入空肠,以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在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的危险因素,提倡半卧位;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

(2)控制胃内容物返流(体位):使病人采用半卧位,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并改进应激性溃疡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对医院肺炎的高危人群,防治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可首选硫糖铝。

(3)声门下分泌物的引流:气管插管病人的声门下与气管导管气囊之间的间隙常有严重污染的积液存在,误吸入下呼吸道是医院肺炎病原菌的重要;来源。应用声门下可吸入气管可降低由原发性内源性菌群引起的医院肺炎发病率。

(4)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的清除:尽早拔管或改进导管的生物材料,可减少导管表面生物膜的生成,减少细菌在生物膜内定值,以期减少医院肺炎的发病。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是引起病原菌(尤其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在口咽部定值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维持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2、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在进行气管插管、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呼吸机管路应每24小时更换,须注意更换过程中的污染。

(2)坚持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清点被服。

(3)洗手: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医院肺炎病原菌的重要途径,不洗手就接触另一个病人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病人间的传播定值,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医院肺炎。

(4)接触粘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立即脱除手套并洗手。每接触两个病人之间或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急污染物品后,应更换手套和洗手/手消毒。

32

(5)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6)雾化器中使用无菌溶剂。在每次雾化后,须对雾化器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不同病人使用同一雾化器前,须对雾化器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7)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高水平消毒,内盛无菌水每天更换。备用的氧气湿化瓶须干燥保存,每周消毒1次。

(8)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应定期更换。管路上湿化用水必须使用无菌水。

(9)尽可能早地拔除气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须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10)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气切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覆盖切开部位的无菌纱布应保持干燥。

(11)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诊疗护理高危病人。 3、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4、其他措施:

(1)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帮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和深呼吸的疼痛。

(2)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

(二)泌尿道感染的防控措施

1、严格导尿管的无菌管理,保持集尿系统(尿袋、储尿器)的密闭性 (1)导尿管的插入过程及留置期间的管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操作导尿器械及护理插导尿管部位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3)选用引流通畅而外径细的导尿管,插入时应避免创伤。

(4)留置导尿管时要妥善固定,应每日检查导尿管有无移位及牵引尿道,集尿系统的接头有无松动,集尿系统有无破损漏尿,是否维持了重力引流等。集尿袋应定时排空于该病人专用的容器内。

(5)取尿标本时不要打开集尿系统,而应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侧面抽取尿液。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可以显著减少或延迟菌尿症的发生。

2、尽可能地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3、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问题:用含有抗菌药物的药液冲洗膀胱不应列入预防感染的常规,只限于各种原因造成道尿管堵塞的情况下使用。长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预防泌尿系感染无

33

益。对短期插管者可适当预防性用药。

4、预防病原菌的传播:将留置导尿管的尿道当作开放的伤口对待,给不同的病人操作时须洗手并更换手套,以免发生接触传播。对已发生感染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5、定期进行菌尿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留置导尿的病人,在插尿管时、拔管后常规做尿培养,留置导尿期间也应每周进行尿液培养。

6、掌握导尿的适应症:

(1)解除尿路堵塞、神经元性膀胱机能障碍、尿潴留。 (2)急诊泌尿外科手术。

(3)危重病人需准确测量尿排出量。 7、下列情况不可轻易采取导尿: (1)病人可自主排尿。

(2)仅为了培养或其他诊断(如尿电解质测定)而采集尿标本。 (3)对尿失禁病人安置导尿管而代替一般护理。

(三)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

各种静脉输液使用的导管、血液滤过使用的导管、有创血压监测的动脉插管、各种检查及治疗使用的动静脉插管等均属于血管导管的范围。本文主要指静脉输液时使用的各种导管。

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制度,做好病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2、针对导管因素的预防: (1)正确选用导管:是预防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2)选择感染机会少的部位操作。

(3)置管技术:操作时解剖部位清楚、定位准确,动作熟练与轻柔,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4)保持导管通畅。

(5)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如需较长时间留置导管,应在48~72小时后用导引钢丝更换新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

3、针对皮肤微生物的预防:

(1)加强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行血管穿刺前必须戴口罩、洗手。若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时必须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孔巾、戴手套和口罩帽子。

(2)用2%碘酊及75%乙醇溶液彻底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3)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固定留置针(管),防止不必要的移动,防止

34

穿刺部位遭受外源性的污染。当敷料变湿、脱落或弄脏时,应及时更换。

4、针对输入液体和输液器具中微生物的预防: (1)应用终端滤器能有效地阻拦细菌和真菌。

(2)配好的液体应立即使用,最长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尽量减少留置针(管)连接处的开启次数。 (4)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具,包括排气管和调节阀。

(5)对于用来输入血液、血液制品或脂肪乳剂的输液器应一用一更换。 (6)肠外营养的脂质输液要求在24小时内滴注完,输液器应一用一更换。

5、定期观察:每天在完整敷料表面触诊穿刺部位,检查有无触痛。如穿刺部位有触痛,病人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发热,有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症状,应检查穿刺部位。尽量减少更换敷料的频率,更换敷料时避免对穿刺部位的触摸。

6、防止对血管壁的刺激:对输入的液体要求渗透压<600mOsm/Kg?H2O;Ph6.8—7.4;钾<40mmol/L。

在怀疑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时,应经导丝更换导管,并将拔出的导管做半定量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

7、预防性用药:导管介入性操作可按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执行。

(四)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措施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减少手术部位的细菌污染和减少病人对感染的易感性。消毒和无菌应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1、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能在门诊的检查,尽量在门诊做。

2、改善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对患糖尿病的手术病人要尽量控制血糖,以免出现围手术期高血糖症。

3、在术前减量或停用糖皮质激素。

4、积极治疗全身其他部位的活动性感染。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带菌者中的定值。 5、术前皮肤准备:术前的清洁和皮肤准备极为重要。如需去除毛发,可在手术前用剪刀适当的去除毛发,尽量不用剃刀。且应在去毛后立即或在很短的时间内施行手术。

6、术前肠道准备:特别是对结肠手术尤为重要。

7、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应尽量减少损伤,严密止血,不留死腔;减少切口内结扎线等异物;选择能承受张力的缝线;手术结束前,切口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5

8、术后2~3天内,细菌易由切口及缝线通道侵入,因此需要经常更换敷料。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9、限制应用电手术设备,限制应用异物。 10、执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原则。

(五)标准预防

1、基本概念: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基本特点:

(1)隔离对象: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防止血源性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两种途径传播。

(2)防护: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

3、具体措施:

(1)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一旦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2)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在两个病人之间操作时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防护眼镜(面罩)、口罩:医务人员脸部、眼睛、口腔及鼻粘膜有可能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防护眼镜(或面罩)及口罩。

(4)隔离衣:防止被感染性血液、分泌物、渗出物、传染性材料等污染时需穿隔离衣。脱去隔离衣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重复使用的设备:对于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为防止病原的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将设备清洁干净并用适宜的方法消毒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7)环境控制 :保障医院内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程序的落实 。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进

3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控制院感工作制度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控制院感工作制度 - 图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80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