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工管命题老师李绍和《管理学》课件(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绍和管理学课件

(1)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传统权威 权威 超凡权威 合理合法权威---组织建立的基础 以合法权力为基础建立的组织的特性是有较高的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有效性。------理想化 (2)归纳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的基本特征 □ 劳动分工 □ 权威等级 □ 正式地选拔 □ 正式的规则和制度 □ 非人个性 □ 职业定向 3、贡献:适应了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 1.2 行为科学理论(人力资源方法) 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从人的需求、动机、行为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人对各项管理活动及其效果产生影响的一门科学。其基本分析模式为: 需 求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行为科学的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劳资冲突加剧的结果。 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2.1 人际关系学说阶段(行为科学的早期阶段) 时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此阶段,西方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人际关系问题。 □ 罗伯特·欧文 工作条件与人际关系研究 □ 雨果·明斯特伯格 激励方法研究 □ 玛丽·帕克·福莱特 群体协调研究 □ 切斯特·巴纳德 权威问题研究 此阶段,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广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 1924----1932年,梅奥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人际关系试验,即著名的“霍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绍和管理学课件

桑实验”,主要内容有: (1)工厂照明实验 (2)继电气装配室实验 (3)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

1933年,以霍桑实验为基础,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其主要内容也即霍桑实验的结论是: (1)工人是社会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以满足员工需要为原则建立新型领导方式

行为科学从古典管理以“物”和“事”为主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为管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1.2.2 行为科学阶段

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会议,会上把有关人的问题的研究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 1、研究内容 □ 个体行为研究 □ 团体行为研究

□ 组织行为研究。包括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创新、领导方式与风格等问题的研究。 2、主要理论

□ 人性假设理论。以道格拉斯·麦克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为主要代表。(即经济人理论与社会人理论) □ 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的。 □ 领导风格理论 □ 激励理论

1.3 管理科学理论(定量方法)

强调将自然科学(数学、运筹学、计算机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大量利用,以实现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和精确化。 1、主要观点

□ 利用数学、运筹学等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 用计算机实现定量管理; □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就 2、贡献与局限

□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使管理工作更加精确、科学、有效,促进了管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时间跨度:20世纪50年代----现在

20世纪50—60年代,在管理理论界出现了一个“管理理论丛林”的局面。 2.1 管理过程理论

以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哈罗德·孔茨为主要代表

□ 将管理工作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分为四个相互连接的过程; □ 对各职能的内部规律进行研究。 2.2 系统理论

该理论主张将组织当作一个系统,用系统的原理实施管理。 系统理论认为,现代企业是一个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转换系统: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绍和管理学课件

输 入 企 业 输 出

2.3 权变理论

该理论主张管理应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环境灵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模式,遵循不同的管理原理。即 管理 = f(环境) 环境变量包括:

□ 组织规模

□ 技术、任务的不确定性 □ 环境的不确定性 □ 个人差异 2.4 决策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赫伯特·西蒙。其代表作是《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年)。主要内容有: 1、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

指出:管理的中心在经营,而经营的中心在决策,故管理就是决策。 2、系统地提出了决策准则。

3、归纳了决策的类型、过程与方法。 4、分析了决策中组织的作用。 2.5 其他理论学派 □ 经验学派 □ 艺术学派 □ 企业文化学派 □ 信息中心学派 □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第三节 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两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由此,管理出现了新问题、新特点,管理理论必须研究一些新的内容。 3.1 管理全球化

管理不再限于国界,有效的管理者要适应不用的文化、不同的制度和不同的技术,

原因: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目前,很多跨国公司7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国外的分公司,如麦当劳、丰田、通用等公司。

3.2 劳动力多样化

□ 员工在性别、民族、种类方面更具异质性 □ 组织中具有多重性质的人

由此对组织造成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花费较高的成本;二是带来更宽广的视野和多种技能。 管理面临的挑战是将具有不同性质的员工融合起来,使组织能包含多样化的群体。 3.3 创业精神

指一个过程,即某个人或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它包括发现机会和调动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其要点是: □ 对机会的追求。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绍和管理学课件

□ 创新。通过变革、革新、转换和引入新方法,以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或新方法。 □ 增长。此为创新的目的。

3.4 电子企业的管理 1、电子企业与电子商务

□ 电子企业指通过电子连接与他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开展工作的方式,以便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实现其目标的组织。 □ 电子商务指企业通过与其他利益方通过电子方式进行交换与交易的任何形式。 电子企业包含了电子商务。 2、电子企业的类型

□ 增强型:在传统企业中建立企业电子单元,如电子商务等。

□ 使能型:在传统组织中应用企业电子工具,如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与顾客、雇员、供应商之间的交流。 □ 全能电子企业:企业的全部活动都基于互联网。

如雅虎、搜狐等。

3.5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包括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员、全面的方法、全面的内容,其根本指导思想是满足顾客需求。

3.6 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 1、定义及相互关系

□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具有发展持续学习和适应变革能力的组织。

□ 知识管理指培育一种学习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组织成员能够系统的搜集知识和与其他成员共享之,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知识已近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利润源泉。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2、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的区别

因 素 变革态度 对新思想 创新主体 主要担心 竞争优势 管理职责

传统组织 不积极 保守 研究与开发部门 犯错误 产品和服务 控制他人

学习型组织

积极 积极支持 所有员工 不学习、不改进 知识和技能 推动和支持他

第三章 管理环境与管理创新

现代组织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环境。 第一节 组织文化与管理环境 管理者的能量有多大? □ 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为组织的中流砥柱,它能克服任何障碍去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的绩效完全由管理者决定。即管理者是全能的。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绍和管理学课件

□ 管理象征论。 管理者影响结果的能力受很多约束,面对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管理者往往表现为软弱无力。 中国历代社会的兴衰存亡是完全由最高统治者个人所决定的吗? 实际情况是两种状况的结合。首先,管理者不可能是万能的,因其能量的发挥要受两方面的约束: □ 内部约束----组织文化 □ 外部约束----组织环境 其次,管理者并非软弱无力,因为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或影响这些约束条件。 1.1 组织文化 1.1.1组织文化的定义 指一个组织的信念和价值体系,即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价值观念。 (1)组织文化是种感知—看、听和经历。 (2)组织文化有共性—员工用相似的语言描述组织文化。 (3)组织文化是种描述性的术语—与员工如何看待组织有关,而非评价。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实践最早产生于日本,而作为一种理论则是由美国人提出,是美国人对日本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后提出的一个概念。 二战后日本经济从恢复到飞速发展引起了美国人的深思。 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习美国的管理经验,60年代起经济开始腾飞,至80年代,日本的GDP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同时,日本的资本和产品大量涌进美国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为什么会是这样?---美国人震撼! 美国企 业管理 比 较 日本企 业管理 注重管 理硬件 注重管 理软件 管理硬件指管理的技术手段、数据、方法等;管理软件指管理的精神、价值观、进取心、凝聚力等。 美国学者将这种管理软件称为“组织文化”,也叫“企业文化”。 1.1.2 组织文化的内容及其维度 1、组织文化的内容 (1)物质文化。如厂容、厂貌及其他物质面貌。 (2)制度文化。如规章制度等。 (3)精神文化。如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经营思想等。 物质文化是表层的,外显的;而精神文化是深层的,内隐的,是渗透在员工心灵之中的一种意识形态。 2、组织文化的维度 □ 关注细节;□ 成果导向;□ 员工导向;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工管命题老师李绍和《管理学》课件(2)在线全文阅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工管命题老师李绍和《管理学》课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80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