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大洲分界线 亚非分界_______________ 南北美分界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检 测 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南美洲 2. 面积最小的洲和面积最大的洋是( ) A. 亚洲、太平洋 B. 欧洲、大西洋 C. 非洲、印度洋 D. 大洋洲、太平洋 3.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极洲 D. 北美洲 4.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 白令海峡 B. 巴拿马运河 C. 苏伊士运河 D. 土耳其海峡 5.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 )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D. 欧洲 6. 下列各洲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7. 既有赤道穿过,又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 ) A. 欧洲 B. 美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8. 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北冰洋 D. 大西洋 9. 下列大洲中,濒临印度洋的是( ) A. 欧洲、非洲、大洋洲 B. 非洲、亚洲、南极洲 C. 亚洲、大洋洲、欧洲 D. 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教学 反思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自 主 学 习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2.2 海陆的变迁(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1.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 知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海陆变迁的原因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那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是一直都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 海陆变迁的原因 (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教师指导设计 21

2. 海陆变迁的证据 (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__________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1. 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 2. 观点(内容)他认为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 (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1. 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通过实例证明丰富的煤田。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海陆的变迁 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 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了什么?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_________提出 1. “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 ) A. 填海造陆种田 B. 世事的变迁 C. 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植桑树 2. 下列原因不属于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是( ) A. 人类活动 B. 刮风下雨 C. 地壳运动 D. 海平面的升降 3. 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 ) A. 唐山大地震 B. 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 C.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D. 华北平原的形成 4. “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 魏格纳 B.哥伦布 C. 李四光 D. 哥白尼 5. 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 C. 青藏高原的形成 D. 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 6.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 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 B. 有森林遗迹 C.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D. 有海洋生物化石 7. 关于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其海陆分布格局就是现在这样 团 队 合 作 小结 课 堂 检 测 22

B. 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一直是高大山脉 C.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格局是不断变化的 D. 地球表面以陆地为主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2.2 海陆变迁(2) 1. 知道板块运动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 2. 知道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关系 1. 板块运动 2. 火山、地震的分布 课中导学 去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怎么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师指导 自 主 学 习 (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由 ______________拼合而成 1. 内容 (2)全球划分为___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_________地壳比较稳定,_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 多________________ 2.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1) ________________、(2)美洲板块、(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 1. 完成书本P38 活动1 2. 完成书本P39 活动2 3. 结合P37 图2.19,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 合 作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板块运动学说,同学们主要要记住六大板块名称以及火山与地震的分布。 23

课 堂 检 测 1. 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C. 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 D. 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3.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4.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 5. 结合地图册,写出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 教学 反思

课题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3.1 多变的天气(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学习1. 能正确理解天气的真正含义 目标 2. 了解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重点天气的特征 难点 步骤 课中导学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导入 我们每天都能在电视上收看天气预报,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自 主 学 习 1.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描述天气。 反映一个地方________的大气状况,变化________ 2. 天气的特征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________ 3.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________等密切相关。 团 队 合 作 1. 完成书本P43 活动1 2. 下列材料反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请将材料代号填入与之相应的空格内 材料A 1979年1月,欧洲遭到了一次特大暴风雪的袭击,西德北部大雪不停地飘了48小时,积雪3尺多深,许多汽车陷在雪中没法开动。 材料B 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进行,这时候,黑海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 材料C 瑞雪兆丰年 材料D 今年寒假我要去东北的长白山旅游。听说那时那里的最高气温是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真够冷的,但是我喜欢,可以乘雪摩托上山。 材料E 今年春天的那场大风真厉害,马路两边的水泥座椅都被大风掀翻了,许多房屋 24

屋顶的瓦脊也被被吹塌了。 人类活动 农业 旅游 材料代号 3. 各组举例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小结 天气主要特点: 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 军事 城市建筑 交通 课 堂 检 测 1. 对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B. 天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C. 所有地方均是夏天热,冬天冷 D. 不同的地方一般差不多 2. 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 )A. 昆明四季如春 B. 冬暖夏凉 C. 狂风暴雨D. 春暖花开 3. 下列词语不是主要用来描述天气要素的是( )A. 气温 B. 降水 C. 景色 D. 风 4. 下列叙述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A. 唐山地区今天最高气温3° B. 明天有雾 C. 去年夏天很热,空调脱销 D. 北京今明两天由大风 5. 下列有关战争的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 望梅止渴 B. 负荆请罪 C. 诸葛亮借东风 D. 破釜沉舟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__3.1 多变的天气(2) 1.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 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1.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课中导学 天气预报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又怎么来看天气图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 简要讲述天气预报的产生。 2. 熟悉书本P46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 能够画出表示风的简易符号。 4. 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______,绿色表示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 5.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____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来表示。 6. 空气质量的高低受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 1. 完成书本P48 活动 2. 画出东南风4级的简易图。 3. 平时为了能了解第二天的天气,除了通过收看电视获得天气预报或气象知识外,你还有哪些途径,说说看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5)在线全文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79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